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

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

ID:23682747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_第1页
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_第2页
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_第3页
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_第4页
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_第5页
资源描述:

《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  摘要:现代生物教学中,要合理进行生物隐性教学,不仅使其成为显性教学的有效补充,而且还能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隐性教学;显性教学;校本课程;人生观  传统的教学方式立足于为学生提供确定的、客观的知识,学生只需被动接收即可,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考核学生保持和记忆的知识为主。但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一件“告知”与“接收”的简单事件,而是一个“主动”建设的过程,因此“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千百万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知识、经验,不是可以轻易告知或言传的,故而“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即将自由选择的机会还给学习者,让学生在亲

2、历中“心领神会”。6  知识是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部分组成的。显性知识以间接经验为主,是客观的、逻辑的、共同的知识,是前人通过实践、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具有明显的可遗传性;隐性知识是以直接经验为主,主要是通过个人的经验和领悟获得的属于个人的知识,具有明显的不可遗传性。因此,学生的学习也就分为显性学习和隐形学习。显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而习得显性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受意识控制,并且需要注意力参与其中;而隐性学习是指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控制其行为的规则是什么,却学会了这种规则。正如我们并不能很详尽地描述某个熟

3、人的特征,但是却可以很轻松地从人群中将他找出来。  与大家熟知的显性学习相比,隐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自动性和无意识性,也就是隐性学习不需要意志的参与,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2)抽象性,即隐性学习可以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3)理解性,也就是通过隐性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学习者意识到,从而转化为显性知识;(4)抗干扰性,即隐性学习较少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之,若能将隐性学习和显性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那将对显性学习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现代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当地进行隐性教学,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生物教学经验,谈谈在高中生

4、物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隐性教学。  一、塑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为隐性学习创造氛围  人是社会性动物,时刻与周围的其他人,甚至周围环境发生着互动,不仅从环境中获取信息,还通过自身行为影响着环境。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特别是高中生,很少有到校外自由活动的时间。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处处都能见到生物的影子,处处体现“生机”,将对学生自主的学习生物产生积极的影响。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农村高级中学,校园内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都可成为隐性教学的理想材料。比如,学校内多种高大的乔木,像雪松、水杉、银杏、杨、柳、香樟等,学校还有多种灌木,如,黄杨

5、、杜鹃、法国冬青等,再如,操场各处分布的各种草本植物。校园内除了这些植物可以营造生物学习氛围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环境资源可供利用,如,校园一角的“金沟河”6,水面上浮着多种睡莲,水中游动着多种鱼类,学生在紧张的学习间隙,经常会三五成群相约在此,感受一下亲近大自然的惬意。学校内还有一处植物栽培室,除了供应学校内各种盆栽植物,还可作为学生动手改造环境的场所。所有的这些,都存在于学生每日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学生耳濡目染,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生物学知识,虽然学生可能没有意识到,但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学生“亲历”的经验,将学生已内隐习得的知识在外显学习中合理地应用,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

6、效果。  二、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使隐性教学成为显性教学的有效补充  “隐性教学”一词是由杰克逊(P.W.Jackson)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Lifeinclass)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在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对隐性课程的定义是这样的: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统一体,二者总是以合力的形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隐性课程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支持、补充显性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学生进行熏陶教育,共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非常具有实际意义。  例如,在学习“生长素”这一知识点时,

7、学生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及职务顶端优势现象的理解是两个难点,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在分析“生长素极性运输”时,笔者常常将学生在校园内常见的植物学现象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回忆,可以拍照展现,甚至到现场观察,然后再结合概念,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形态学上端,什么是形态学下端。在分析“植物顶端优势现象”时,可将学校大门正对的一棵高大雪松为例,让学生在感官上首先形象地了解到“顶端优势”6的表象,然后再结合生长素的运输特点、作用特点来分析表象下的本质。再如,在学习“叶绿体”时,学生往往强调叶绿体是植物特有,而动物没有的细胞器,而忽略了并非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