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

ID:23703494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9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  _第1页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  _第2页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  _第3页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  _第4页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  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内容摘要: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目前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质量差、结构性失业现象普遍,这既受体制和社会大背景方面的影响,也有失地农民自身的原因。解决失地农民的民生问题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最佳选择。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政府主导;就业安置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农用地被征用,导致大量的失地农民产生。据专家估计,1990——2003年的13年间失地农民的数量至

2、少达6500万人。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2000——2030年的30年间。我国占用的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失地或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这就意味着我国失地农民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i]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既不同于城镇居民,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进无出路,退无后路,成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土地无疑是失地农民对城市化的巨大贡献,但在现有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和地方政府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某种程度的无作为下,失地农民的权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侵害。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的现象,问题的关键

3、是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在计划经济时期,采取“谁征地、谁安置”的原则,失地农民也就不存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用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传统的安置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目前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主要有货币、留地、和招工三种安置方式,其中货币安置成为各地普遍的选择,货币安置简单易行,但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失去了最基本的生计来源,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最根本的问题是解决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也就是给

4、了失地农民一个可持续生计。一、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一)失地农民就业难,并且就业后下岗、失业现象严重。国家农村调查总队对云南的调查表明:高达24.6%的失地农村劳动力处于“赋闲在家”的状况。[ii]据四川省劳动保障厅的调查,截止到2003年底,全省134.12万征地农转非人员中,仍处于就业年龄内的有88.08万人,其中从征地后一直未就业的有45.64万人,占征地农转非劳动力人数的51.8%。[iii]到2001年,北京近郊城乡结合部地区因土地被征占共有“农转非”人员20.5万人,其中劳动力11.4万,获得就业安置的5.3万人,仅占46%,其余的

5、都是自谋出路。[iv]而获得就业安置的人员,由于自身文化程度比较低,在企业减员增效的时期往往成为第一批下岗者。(二)失地农民就业质量不高,隐性失业现象普遍。自谋出路的失地农民自谋职业非常困难,目前相当一部分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此外,接受就业安置的失地农民隐性失业严重。典型调查资料显示,截止到2004年4月,北京丰台区某乡待工人员4700多人,占全乡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9%;朝阳区某乡已就业的4693人中,从事绿化、卫生保洁、治安联防工作的有1819人,约占全部已就业人员的四成,远超过当地的实际需要。[v](三)失地农民劳动技能普遍偏低,结构

6、性失业严重。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知识型人才紧缺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的矛盾,失地农民不断提升的就业期望值与现实可提供的就业机会值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增加了失地农民就业的难度。[vi]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企业招不到想要的员工,而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这种双方用工不匹配的情况是“结构性失业”的体现。《嘉兴日报》曾报道,浙江永丰馀纸业有限公司有200个的用工需求,最后只招到了100名工人,公司老板也愿意在当地招工,可是由于失地农民没有技术不能适应工作需求,所以不得不招收一些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尤其是一些35岁以上的大龄人口

7、,就业更为困难。有一项调查表明,35岁以上人员未就业者占所有未就业人员的67.1%,占该年龄段人员的34.8%,就业比例不是很高。二、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若干因素(一)我国现行的制度存在缺陷。首先,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存在弊端,征地补偿往往采取一次性货币安置,失地农民拿到征地补偿金如同国有企业职工买断工龄一样,其实质均是失业。货币安置简单、易于操作,农民心理上也容易接受,但它却不利于失地农民尤其是大龄失地农民的就业。许多农民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合理利用这部分资金,坐吃山空、聚众赌博等现象严重。重庆市农调队的问卷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失地农民将领到

8、的土地安置补偿费用来补贴家庭日常生活开支,而真正将这笔钱用来发展和投资从事个体经营的只占一成。[vii]此外,国家在制定和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时往往偏重于城镇,农民的社会保障是缺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