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面工程课程设计

铺面工程课程设计

ID:23715547

大小:8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铺面工程课程设计_第1页
铺面工程课程设计_第2页
铺面工程课程设计_第3页
铺面工程课程设计_第4页
铺面工程课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铺面工程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铺面工程课程设计基本资料上海地区新建一条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机动车道总宽为23米,交通量资料如表1〜6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取5%,方向不均匀系数(取0.6)。建成年日交通量假定为30000辆(混合交通),其中小客车占总交通量的55%;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取0.4。査阅全国公路自然区划图可知,该高速公路属于IV1区。初拟路而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轴载换算2.1标准轴载根据公路路面设计规范,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2-1确定。表2-1标准轴载计算参数2.2轴载换算公式设计交通量的计算应

2、将不同轴重的各种车辆换算成BZZ-100标准轴重的当量轴次。按照初拟的路面设计,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公式以两种换算指标来换算。①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各种车辆的前、后轴均应按公式(2.2-1)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s。Ns??Cl?C2nl(i?lPiPs)4.35(2.2-1)式中:Ns——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hnl——各种被换算汽车的作用次数,(次/日);Ps——标准轴载(KN);Pi——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C1——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C2轴数系数;

3、当轴间距大于3米时,应按一个单独的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米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公式(2.2-2)计算。C2=l+1.2(m-1)(2.2-2)式中:m——轴数。②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当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各种车辆的前、后轴均应按公式(2.2-3)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KNs??C1?C2nl(i?lPlPs)(2.2-3)8式中:Cl'——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0.09;Cz2——轴数系数。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式(2.2-4)计算。C12=l+2(m-l)(2.

4、2-4)2.3当量轴载换算资料准备2.3.1设计年限根据公路路面设计规范,新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面设计年限应为15年,有特殊要求时可适当延长设计年限。本设计取设计年限为15年。2.3.2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r)应根据《工程可行性研宄报告》中有关预测的交通量增长率,分析论证确定设计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本设计,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取5%。2.3.3车道系数车道系数宜按照表2-2选定,若公路无分隔时,路面窄宜选高值,路面宽宜选低值。表2-2车道系数?本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即车道系数取0.4。2.3.4累计当量轴载次数计

5、算设计交通量是根据不同公路等级的设计年限、第一年双向H平均当量轴次(N1)、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车道系数及该公路交通特点,计算的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按公式(2.3.1)计算:Ne?[(l??)?l]?365t??N1??(2.3.1)式中:Ne_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上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次);t——设计年限(年);N1——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r——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车道系数。2.3.5日交通量本设计,建成年日交通量假定为30000辆(混合交通),其屮小客车占总交通量的55%;大客车及货

6、车日交通量:30000?(1?0.55)?13500辆大客车及货车日车道交通量:30000?(1?0.55)/6?2250辆根据下表2-3:表2-3交通等级该设计公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2.3.6交通组成表2-4交通组成30000?(1?0.55)?13500考虑方向不均匀系数,日交通量为:30000?(1?0.55)?0.6?8100辆表2-4交通组成量(辆)2.4标准轴载换算2.4.1轴载谱表2-5货车单轴单轮轴载谱表2-6货车单轴双轮轴载谱表2-7货车双联轴双轮轴载谱表2-8客车单轴单轮轴载谱表2-9客车单轴双轮轴载谱计算提示:在计算时Pi可取各轴载级别

7、的上限,如100〜120kN级别Pi可取120kNo2.4.2各级轴载对应交通量2.4.2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换算KNs??Cl?C2nl(i?lPiPs)4.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