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

探讨“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

ID:23724997

大小:65.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0

探讨“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_第1页
探讨“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_第2页
探讨“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_第3页
探讨“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_第4页
探讨“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马克思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辩证唯心主义,但在探索和解决实际理由的过程中,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导致了他对原有哲学信仰发生了动摇。尤其是当时德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理由,人民没有言论出版自由以及关于林木盗窃法和摩塞尔河地区农民的贫困状况,于是马克思着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批判地分析了黑格尔在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理由上的唯摘要:马克思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批判

2、,否定了哲学自身内在的规定性,以期实现由自由意识到实践力量的转化,从而充分肯定了实践力量的革命性。而“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的命题,又内在地与马克思提出的“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以这种实践力量来“消灭哲学”使“哲学世界化”和“世界哲学化”来“实现哲学”。同时,马克思又强调必须把哲学同革命实践、无产阶级的斗争结合起来,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马克思要求“消灭哲学”和“实现哲学”,其宗旨在于强调哲学不应满足于对世界是什么的理解与说明,而应当致力于现存世界

3、的革命化和人的解放,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超越历史上一切旧哲学的一次深刻变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青年黑格尔派;实践哲学;共产主义  16738268(2013)01006606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能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实现哲学的真正变革,正是因为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本质。一、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  马克思同“博士俱乐部”的成员交往,从而为他开辟了通往黑格尔哲学

4、的道路。青年黑格尔派把高悬于半空的黑格尔哲学引向广阔的社会领域,并运用它来反对封建专制,而面对处在民主与专制斗争中的德国社会状况,马克思坚定地举起了民主的大旗。青年黑格尔派以自我意识哲学为武器,勇敢地批判宗教教条,宣扬信仰自由和出版自由,为变革封建专制制度而斗争,这也促使马克思更加深入地研究黑格尔哲学。  “青年黑格尔派沉迷于思维的独立性,把意识的产物变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认为宗教、概念等抽象的观念统治着现存的世界。因此,他们的斗争只是‘反对词句’的斗争,丝毫没有触动现实的世界。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主要于这种颠倒性

5、。”[1]因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根源就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对一般意识形态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和批判。他在该书序言中指出:“迄今为止人们总是为自己造出关于自己本身、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当成为何物的种种虚假观念。”[2]其后,马克思主要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作用上对德国意识形态进行了现实的批判。  其中,施特劳斯对原始基督教史的考证,及鲍威尔对复类福音书的福音史批判等,在其思想发展史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施特劳斯认为,关于耶稣的事迹是不可信的,有必要对圣经故事进行历史的

6、批判。他认为福音故事是民族或大教区的无意识的集体创作,不是有意识的伪造,要求从中找出历史真实性的内核。鲍威尔不满足于施特劳斯的论断,以无神论的姿态批判福音书,认为福音书没有任何历史真实性,其内容完全是有意识的伪造。它不过是普遍自我意识的一种暂时的形式,而要摆脱基督教的桎梏就是要达到真正的自我意识。双方的争论从福音书批判转向哲学,并且鲍威尔还指出了施特劳斯的错误在于没有让精神上升为自我意识。  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大都站在自我意识的立场上,不管是宣扬主观唯心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施蒂纳,还是鲍威尔哲学体现的“主体

7、”原则。马克思当时在理论上同鲍威尔和科本最为接近,他们倾心于古希腊的自我意识哲学,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从黑格尔出发返回到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而“马克思否定鲍威尔把自我意识同实体对立起来的做法,但并没有返回自我意识与实体统一的绝对观念,而是在吸收黑格尔合理思想的基础上,逐步达到人与环境的统一的观点,即把握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3]。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个本身自由的理论精神变成实践的力量,并且作为一种意志走出阿门塞斯的阴影王国,转而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世俗的现实”[4]2

8、58。马克思用“原子的偏斜运动”表述了自己的“自我意识”的哲学立场,虽然博士论文的主旨是自我意识的能动原则,但试图找到自由无神论的哲学渊源又透露着一种脱离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主义倾向,强调哲学和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  之后,由于马克思的政治态度与普鲁士政府的反动政策之间的矛盾,他放弃了学术研究工作,从而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斗争中。在《莱茵报》工作期间,由于接触到大量的社会现实理由,他对黑格“消灭哲学”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