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闻是新闻背后的新闻

好新闻是新闻背后的新闻

ID:23751055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好新闻是新闻背后的新闻_第1页
好新闻是新闻背后的新闻_第2页
好新闻是新闻背后的新闻_第3页
好新闻是新闻背后的新闻_第4页
好新闻是新闻背后的新闻_第5页
资源描述:

《好新闻是新闻背后的新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好新闻是新闻背后的新闻好新闻是新闻背后的新闻 著名报人普利策这样比喻新闻记者: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L.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也为我们评价一个新闻作品的优劣提供了一个参考:如果一个好的记者是一个了望者,那么好新闻就应该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满足受众获悉权,向大众标识出风暴和浅滩暗礁,并发出警告。    什么是新闻背后的新闻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但是在现实中,记者本身对事务真实性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新闻报道在相符性上也是有差别的,比如新闻是否有不同程度的失实,没有符

2、合客观实际,或者新闻报道的事实是否是假象。这牵涉到记者认识新闻报道的相符性问题。相符性的程度,取决于主体的认识水平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条件,随着主体认识水平的发展和反映形式的进化而逐步得到提高。也就是说,横向看来,由素质不同的记者报道同一件事实,会呈现出角度和程度都不同的客观相符性;纵向看来,报道方式越先进,客观相符的程度就越高。相符程度越高,就越可能接近价值体系中的真实1。  客观相符性又表现出几个层次,首先是模态相符,即新闻报道与被认识到的客体的特点在量上和质上都是本性一致的。这是对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模态相符的新闻还不能称之为好新闻。比如,诸如某某市调

3、整产业结构见成效、某某企业瞄准市场开发新品种效益大增之类的新闻报道做到了忠于事实,达到了模态上的相符,但是这类新闻很难被称之为好新闻。  好新闻,即新闻背后的新闻,应该在在客观反映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性思维和调查的方法,不仅通过直观映象把握事物的外部联系,而且通过概念等理性形式,间接地概括地把握事物内部的联系、内在本质或规律性,并以此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  例如,2007年广州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少年杀母事件,很多媒体对此做了大篇幅和报道,但是大多数数报道都局限于报道事件的本身,因为在多数情况下这类社会新闻都被作为最常见的奇闻轶事来报道。而南方人物周刊的《少年杀母事件》(记者:林

4、珊珊、尼克、蒋志高《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12月1日)的文章却一反常规,对少年为什么要杀害母亲的原因以及新闻背后的新闻进行挖掘。记者历时4个月时间调查少年家庭的生存状态与思维模式,并通过细节呈现出底层生活中令人难以忍受的残酷、痛苦和内心的荒漠,从而对这一新闻背后的新闻做了最真实的还原。无论从新闻的可读性还是社会价值和影响力上判断,这一则新闻都可以被成为好新闻,同时也为什么是好新闻这一命题做了阐释。  如果只对新闻的表象进行报道,不研究新闻现象的外在联系和内在本质,就很可能偏离事实。比如诸如散见于各大媒体的报道如某某市调整产业结构见成效的报道没有进行深度挖掘,对成效的解释大

5、多留于形式,而且报道的观点也往往一边倒,对产业调整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缺乏报道或者视而不见,这样的报道无论从可读性或者从新闻的公信力上判断,都不能称之为好新闻。又例如某某企业瞄准市场开发新品种效益大增的文章也常常出现在报端荧屏。这类报道往往罗列单方数据来证明开发新品种效益大增,采访的对象和信息源单一,但是此类报道大多没有报道效益大增是否属实,开发新品种是否是效益大增的唯一原因,老的产品是否要淘汰,用于新产品开发的费用是否使企业的资金链紧张而导致资本风险,对于新闻背后新闻缺少挖掘往往会使新闻的公信力丧失。    新闻背后的新闻才能更好地保证公众的新闻知情权    1945年前后

6、,美国著名新闻记者肯特库柏(KentCooper)首先使用了知情权(TheRighttoKnow)这个概念。它指的是民众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了解政府工作情况的权利。而新闻媒介对政府行为的报道就成了公众享有和行使知情权的重要途径。20世纪60年代以来,知情权更从作为保护新闻自由的原则依据被众多学者理解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权利和个人权利2。  其最重要的功能是赋予了公众一种知情权,作为知情权就是要让公众知道真相。怎么样知道真相呢?就是要全面、平衡、公正、多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各种意见3。公众要享有知情权,意味着媒体要首先知情,而媒体知情就不仅仅需要了解新闻的表象,而且还要了解新闻背后的新

7、闻。  新闻事件发生后,如果人们听到的就只是一种声音,这样很可能导致真相永远得不到揭露,结果最终危害的是公众的知情权。因此,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最大限度地贴近新闻真实,才能维护公众的知情权。  2007年4月,媒体竞相报道法国达能与娃哈哈集团关于合资公司的股权争夺,大部分媒体的报道指向的是事件本身的品牌之争,即娃哈哈的品牌归属和商标使用权的界定。但是,《中国经营报》的《娃哈哈与达能纠纷真相》一文,对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深层事实的发掘,展示出达娃之争背后复杂的时代背景与多元的价值内涵。揭示出品牌之争背后,作为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