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的探讨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的探讨

ID:23784143

大小:62.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的探讨_第1页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的探讨_第2页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的探讨_第3页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的探讨_第4页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的探讨佛山市绿润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00摘要:垃圾填埋是当前使用最广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而垃圾填埋处理后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具有数量大、污染强度严重等特点,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展开探讨只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木文对垃圾填埋场的滲滤液污染控制技术展开了探讨,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了介绍。关键词:垃圾填埋;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的牛.活垃圾数量也不断增多。当前,垃圾填埋场处理生活垃圾是应用最广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之一。在垃圾填埋场中

2、,渗滤液是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后产生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水质和水量波动性大等特点。若处理不当,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研宄垃圾填埋场滲滤液污染控制技术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1雨污分流系统降雨是决定渗滤液产牛.量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把降雨阻截在垃圾堆体以外,即实现雨污分流,使雨水和污水通过各自独立的系统进行收集和排放,从而阻止降雨向垃圾的浸入。1.1非填埋区的雨污分流根据场址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不同,填埋场大致可分为山谷型和平地型,其中山谷型填埋场控制降水入渗的闲难和挑战更多。山谷

3、型填埋场通常在填埋IX四周设置排洪沟,以收集分水岭与填埋IX边界之间IX域的降水,同时兼做封场后堆体表面的排水沟,排洪沟断面尺寸应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汇水面积和场地坡降经计算确定。对于周围地表十壤松散,地下径流深度较大的填埋场,可以采用垂直防渗墙与排水沟相结合的方式截取顺坡向的地下径流。平地型填埋场既可以设置排水沟主动收集降雨后排放,也可以利用场地坡度自然排放。填埋场雨水收集系统与渗滤液收集系统应各自独立,以降低渗滤液处理负荷。1.2填埋区的雨污分流1.2.1填埋阶段在填埋场运行初期,冇大面积的未填埋区域,为了防止该区域产生的径流

4、雨水与填埋区域产生的渗滤液混合后增加后续的处理成本,应对未填埋区域产生的雨水单独收集并排放。通常的做法是分别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和渗滤液收集系统,不但增加了工程投资,而i两个系统在不同单元的封堵和解堵操作比较麻烦,稍有不慎可能破坏防渗结构,还会出现雨水和渗滤液混排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每个单元可以只设置渗滤液收集系统,单元之间用垃圾坝进行分隔,渗滤液干管引出填埋区后设两个分支,分别设置雨水阀和污水阀,并接至填埋区外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渗滤液收集系统。根据填埋阶段的不同分别开启相应阀门,实现雨水和滲滤液的分别收集。所奋操作在填埋区外进行

5、,不会对防渗结构产生破坏,也不会产生雨水和渗滤液混排的情况。可以用潜污泵将收集到的渗滤液冋喷至填埋场区进行蒸发减量处理,同吋可以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1.2.2封场阶段封场的B的是利用最终覆盖系统阻截降水的入渗以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同吋排出填埋气体,最终覆盖系统通常由植被恢复层、保护层、排水层、防滲层、导气层组成。堆体表面的降水一部分发生径流,由设置在堆体表面的导流渠进行收集和排放,另一部分则渗入覆盖系统,经排水层收集后沿边坡排出,最终都汇集到非填埋区的雨水收集系统。为了使雨水能够顺畅地从覆盖系统中排出,可用防渗材料在堆体坡脚处设

6、置锚固沟,将排水材料和HDPE幵孔管填充其中,并沿堆体坡脚形成排水通道(见图1),将渗入覆盖系统的雨水统一收集后排放。土工复合排水网常被用来替代传统的砾石,作为边坡覆盖系统中的排水层,增加透水性的同吋能够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图1封场覆盖阶段防渗材料在堆体坡脚处的做法2防渗系统防渗系统承扪着填埋场运行期间的渗滤液导排任务,是填埋场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天然基础层和地质情况的不同,防渗系统可分为天然粘土防滲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和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0前广泛应用于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有主次两层渗

7、滤液排水层,分别起到滲滤液收集和滲漏检测的作用,同吋能够防止地下水的入滲。2.1主排水层主排水层由透水材料(砂土或砾石)或者土工合成排水材料组成,其作用是降低主排水层上部的渗滤液水头,并将产生的渗滤液输送到位于该层底部的滲滤液收集沟中。主排水层上部是反滤层,反滤层材料的选择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要长期保持高透水性,二是要防止被上游的细土粒堵塞,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设计中应根据上游上粒的特征尺寸来确定反滤层材料的渗透系数、孔隙率等参数;主排水层的下部是上人工合成衬层,通常由两层土工膜包裹HDPE防渗膜构成,衬层铺设时应做成一系列

8、坡型的折面,在每组折面的最低点设置渗滤液收集沟(见图2),收集沟边界以土工布作为反滤层,沟内由外裹土工布的HDPE开孔管和砾石填充,渗滤液经HDPD管统-收集后排至填埋区外的滲滤液调节池。图2渗滤液收集沟2.2辅助排水层由于铺设期间的不规范操作、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