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年教育

孔子与老年教育

ID:23806470

大小:8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孔子与老年教育_第1页
孔子与老年教育_第2页
孔子与老年教育_第3页
孔子与老年教育_第4页
孔子与老年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与老年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与老年教育张明亮【论文提要】“老有所安”是孔子提出的一个有关老年问题的根本理念。理论界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等具体措施作为发展老龄事业的目标,并未抓住根本。本论文深入分析“老有所安”这一理念的内涵,阐释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并围绕这一理念,展开对孔子一系列老年教育思想的阐述和探讨,其中包括论“老有所安”,论“读书为己”,论“老年涵养”三个部分;归结于“求仁”、“安仁”的老年以致“仁者寿”。【关键词】老有所安读书为己老年涵养仁者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山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这六个“老有所……”,具

2、体而全面,但未能抓住根本。我认为,若从根本意义上概拈,可以总之曰“老有所安”。“老有所安”时义大矣哉!“老有所安”是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出的关于老年问题的一个根本理念。本论文即围绕“老有所安”这一核心理念,展开对“孔子与老年教育”的系统的阐述和讨论。一、论“老有所安”《论语•公冶长》:“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円:‘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円:‘愿闻子之志。’子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志”,意愿、意志,人生为之发奋努力的根本路向和目标。孔子把“老者安之”摆在立志的第一位,

3、绝非率尔之言,值得我们认真探宄。《礼记•礼运》记载孔子汄为“老有所终”(“终”,这儿指圆满结束,与“老有所安”同义),事关天下之“大道”、世界之“大同”一一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速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显然,老、壮

4、、幼,各安其安,是社会现象,而前提则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大同”。孟子阐述“老有所安”、“敬老慈幼”跟国泰民安的逻辑关系也非常简洁明了一一不过孟子倒因为果(“老老幼幼”,不可能是“天下可运于掌”的前提),跟孔子思路(即先须“天下太平”)稍显龃龉不安一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孔子之后的儒家知识分子领会及此,便自然地把“耄安稚嬉”跟政治之修明联系起來。明•髙启《送樊参议赴江西参政序》.•“公能靖抚一方,使耄安稚嬉,以复熙洽之事。”(熙:光明;洽:谐和。指国家接连儿代太平安乐。)由此可知,要真能做到“老老幼幼”(“耄安稚嬉”

5、),是先得把国家治理好即“靖抚一方”、“以复熙洽之事”。一直以来,把“老老幼幼”作为伦理道德來提倡,当然有其单独存在的理由,但已落入第二义。于是我们也就理解了孔子把“老有所安”立为首要志向的深远意义: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老老幼幼”就只能是需要反复强调的道德说教和口号,践行起来,多少繁难。孔子“老者安之”之志,是从根本上关注国家的兴盛和天下的太平。换言之,孔子认为,“耄安稚嬉”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政治修明”的最显豁也是最重要的标准。明乎此,我们认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应该理解为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仔细考察,我们接着会发现孔子“老者安之”之“安”,还有其特别独立的

6、意义。否则,孔子不会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也不会说"君子谋道不谋食V*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通常所谓“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之类的具体“敬老”的措施,不是孔子的深心考虑。这儿可以作两点解读。其一,国家政治修明,社会小康乃至大康,不会自然而然导出“老者安之”,其中应有全社会(包括“老者”自身)一致认同的努力;其二,“老者安之”之“安”,不可能全靠外在条件的优裕,却全靠老者自己“理得”而“心安”。所以,上引《学而》完整的说法乃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钱钟书《槐聚诗存•代拟无题七首》:“此

7、日茶烟禅榻畔,将心不必乞人安”一一不乞人安,则必须“自安”。孔子强调的是:老年人“好学”,学习并颂悟人生哲理,是“心安”的必由途径。二、论“读书为己”子曰:“学而吋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又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一一孔子自称拾级而上,臻于至善,nJ•以看成是他自己订立的阶段性的目标,并非完成后的总结;所以他还会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还会谦诚地说:“加我数年,五十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