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水与建筑——滨水城市人居环境设计要素

城市中的水与建筑——滨水城市人居环境设计要素

ID:23844036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城市中的水与建筑——滨水城市人居环境设计要素_第1页
城市中的水与建筑——滨水城市人居环境设计要素_第2页
城市中的水与建筑——滨水城市人居环境设计要素_第3页
城市中的水与建筑——滨水城市人居环境设计要素_第4页
城市中的水与建筑——滨水城市人居环境设计要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中的水与建筑——滨水城市人居环境设计要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中的水与建筑——滨水城市人居环境设计要素通过对滨水环境的调研、分析、归纳、总结,提出了滨水环境规划设计的若干要素:在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滨水环境中,注重人工设施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注重城市原有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条件,同时也指出了近年来我国滨水环境设计存在的某些不足和缺憾,特别是人文环境的不足,提出了环境设计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融的设计理念。关键词:滨水环境;滨水景观要素;亲水性;历史性;滨水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滨水环境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以及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1]根据滨水环境的构成元素特征,

2、又可以将其分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滨水环境和以人工景观为主的滨水环境。  滨水环境中的自然景观,其构成元素多为树木、河流、山川等自然景观元素。这一类滨水环境多出临于江、河、湖、泊的壮丽景观。中国桂林的自然山水,武汉的洞庭湖等。  滨水环境中的人工景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源于传统的居住环境,由于它是自然形成的城市景观,所以没有先期规划,其水体两岸大部分作用是交通所用,人工规划在其上的表现则较为微弱;另一种是源于城市发展过程中规划形成的滨水观赏带,其原先也属自然滨水景观。但在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对滨水景观的使用和需求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以自然景观为观赏点,人工设施为

3、辅助设施的滨水观赏带在城市中孕育而生。  1城市滨水环境的景观要素  1.1人的亲水性要素  当代美国环境设计大师哈普林曾说过:我们所作所为意在寻求两个问题,一为何者是人类与环境共栖共生的根本;二是人类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共栖共生的关系?我们希望能和居住者共同设计出一个以生物学和人类感性为基础的生态体系。总之,环境设计的中心要点是——人。  1.2城市历史人文文化要素  人类生存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与水息息相关。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滨水地区是城市发展最早的区域。城市的滨水区域总是隐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痕迹,包括水乡文化和滨水传说文化等,是最能体现城市环境品质和潜质的。当着手开发或

4、改造滨水区时,在文化意义来说,应该全面去了解城市的历史与演进,体验特色与脉络,收集人文与传说。  1.3整体性和开放性要素  我们在进行现代式的景观设计时除了要关注城市原有文化与人文历史,还需充分考虑区域的整体性和开放性。滨水区域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具有城市地标性作用。  2城市滨水环境建设的几个重要环节  2.1滨水多层次空间的划分  2.1.1空间层次的多样化。  滨水区汇集了大量的人流,由于年龄、职业、性别的不同,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喜好,且不同数量人群的活动需要有不同规模层次空间与之相适应。  2.2.2空间尺度的人性化。  不同的空间尺度会给人不同的

5、心理感受,大而空旷的场所让人觉得心旷神怡,但还带点孤独遗世的味道;狭小的空间又易让人感到相邻相近,有时又会觉得狭窄。  2.2景观光影效果的营造  2.2.1环境的整体性。  尊重滨水区域周边的人文居住环境,通过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使城市规划在这里更趋于整体性和合理化,激发人们对滨水景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创造一份安宁、和谐又新鲜、趣味的滨水景观,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2.2.2景观的多样性。  城市滨水区域设计应采用多种流行元素,包括水体的组织、树木的选择的分化、道路的铺陈和延伸。但最吸引人、最富生机的还是大面积、多样性、层次分明的绿化植被,通过

6、寒带乔木、亚寒带灌木和热带的地被植物的合理搭配,极大地缓解了钢筋混凝土丛林给人带来的冷漠,淡化了人们之间的疏远尺度,加强邻里之间的交流。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唤醒人与大自然间早已淡忘的交流与关爱。  2.3公共环境设施  2.3.1休息设施。  考虑人群流动、停留的生理需求和营造较为舒适、安全的休息场所,座椅的布置应考虑多种人群的需求,兼顾遮阴、休憩、交流的功能。在设计上要合理安排位置,选择适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并应留出残疾人停留的空间呢。  2.3.2信息识别系统。  信息识别系统在帮助人们识别空间环境上有着无法忽略的作用,方便人群的迅速集散,是滨水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

7、分。通过对识别系统形态、色彩的合理选择,提高实体的指示能力,并注意协调系统传达的信息内容与实际是否相符。  3.3从建筑设计角度看滨水设计  滨水区建筑形态的控制:滨水建筑形态最重要的是要与水体的特征相协调,并与周边的环境相适。建筑的体量、色彩、高度和疏密都要进行推敲,要使建筑向水开敞、通透、造型优美。[3]。  3.3.1平面布局  滨水建筑空间因水体的介入而呈现出人工与自然交融的优美空间形态,适应人对自然的亲和需求及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其布局形式须考虑到滨水景观的通透性,并留出与水体之间的公共活动地带,以保证滨水建筑不会独占水体景观。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