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

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

ID:23854815

大小:54.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11

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_第1页
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_第2页
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_第3页
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_第4页
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摘要: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浪费学术资源,损害学术共同体的利益,侵蚀着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有学者自身、学术管理与评价、学术法规等多种因素。防范学术不端,必须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建设,淡化学术管理中的行政化色彩,建设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术不端问责制度,从而构建起集教育、预防、监督和惩治于一体的学术不端防范机制。关键词:学术不端;学术诚信;学术评价;学术问责;防范机制中图分类号:G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6)06-0087-05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发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

2、不仅破坏了学者形象,损害了学术声誉,而且扭曲了学术生态,浪费学术资源,阻碍学术进步。如果学术不端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防范,必然从根本上削弱学术创新能力。因此,深入研究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对净化学术环境、促进学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一、学术不端行为概念界定及当前状况(一)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捏造、剽窃以及滥用和骗取学术资源等违反学术规范、违背科学共同体道德惯例的行为。2004年,中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将学术不端定义为伪注、编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行为。2006年,科技部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

3、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中列举的学术不端行为是:提供虚假信息,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捏造或篡改数据,违反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等规定。2007年,中国科学院在《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中列举的不端行为表现形式为:虚假陈述、损害他人著作权、违反职业和社会道德、干扰他人研究活动、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不端行为等。2009年,教育部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列举了七种学术不端行为,即: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捏造事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未参与学术研究过程,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使用他人署名以及其他学术不端行

4、为。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执行总编、资深学术期刊编辑张月红将学术不端行为归纳为五种:重复发表、自我抄袭、搬来主义、随意摘用和东抄西凑。2016年4月5日教育部新颁布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令第40号)重新明确了五类学术不端情形,包括: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研宄成果,伪造数据或捏造事实,不当署名,提供虚假学术信息和买卖或代写论文等。国际上对学术不端行为定义的表述也有多种形式。1988年,美国发布的《联邦登记手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是编造、伪造、剽窃或其他在申请课题、实施研宄、报告结果中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1989年,美国公共卫

5、生局(PHS)将学术不端行为定义为在申报、开展或报导研究项目过程中,出现伪造、篡改、剽窃或其他严重背离学术共同体所公认的东西的行为,该定义通常缩写为FFP(fabrication,falsification,plagiarism),即“捏造、篡改、劉窃”。德国马普学会于2000年修订的《关于处理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规定》中列出了“学术不端行为方式目录”,目录中加入了行为人疏忽大意的因素,即“如果在学术领域内有意或因大意作出了错误的陈述、损害了他人的权益或以某种方式妨碍了他人研究活动,即可认定为学术不端”。现在全球最大的科技出版集团之一Springer将学术不端分为捏造数据、

6、重复出版、自我剽窃、著作权问题和隐瞒利益冲突等。尽管国内外对学术不端行为概念的界定或其表现形式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精神都是一致的,即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活动中出现的为谋求个人或集体利益而有意识地违背学术规范的学术行为,包括各种弄虚作假、欺诈、剽窃、骗取学术资源和其他违反学术规范、违背科学共同体道德惯例的行为。(二)近年来中国境内出现的部分学术不端现象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学术研究的副产品在世界各国和各个历史时期都曾发生过,但像当前这样严重,却是罕见的,令人触目惊心。以下仅举几例。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涉嫌造假,“汉芯一号”由原本带给国人无限自

7、豪的事件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2008年,中国药科大学戴德哉教授意外收到了《国际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的函件,称戴德哉实验室投至该刊的一篇论文与另一本期刊上已发表的论文十分相似。随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曾师从自己的贺海波存在剽窃、抄袭、捏造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随后,国内某有名的学术打假网站曝出李连达院士小组在2006年以后发表的论文中共有16篇涉嫌造假、剽窃或者一稿多投;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副理事长祝国光也向浙大发出两封公开信,指出李院士3篇论文造假,4篇论文一稿多投。2009年4月,上海大学陈湛匀教授因两篇论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