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巴蜀茶文化与陶瓷茶具

古代巴蜀茶文化与陶瓷茶具

ID:23856691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古代巴蜀茶文化与陶瓷茶具_第1页
古代巴蜀茶文化与陶瓷茶具_第2页
古代巴蜀茶文化与陶瓷茶具_第3页
古代巴蜀茶文化与陶瓷茶具_第4页
古代巴蜀茶文化与陶瓷茶具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巴蜀茶文化与陶瓷茶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巴蜀茶文化与陶瓷茶具古代巴蜀茶文化与陶瓷茶具  茶文化是我国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诸多贡献之一,最早栽培的茶树、最早记载饮茶的著作都产生在巴蜀地区。主要活动在汉宣帝(公元前73前49年在位)时期的蜀人王褒,在他写作的《僮约》里记载了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壶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这是饮茶方法最早最明确的记载,文中还有武阳买茶的记载,可见那时成都附近已有了茶市,迄今已有两千多年了。此外,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前118年)、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都是巴蜀人,在他们各自的著作《凡将篇

2、》、《方言》中,分别都提到饮茶。说明西汉时期巴蜀地区饮茶已不是个别现象,因此可说,巴蜀本文由.L.收集整理饮茶之风的开端应不晚于西汉。两汉时期,茶作为巴蜀的特产进贡到京都长安,并传向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同时,巴蜀的饮茶之风沿长江水路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成都附近出土的一块东汉观伎画像砖中,除数人进行歌舞、杂技表演外,主客分坐一旁,在主客席位之间,放着两个三足容器,器沿各置勺一把。为何有两个待客容器?很可能里面盛的分别是茶与酒。图1的东汉麻布纹双系储罐是成都青羊宫窑的制品。它制作精良,内外施釉,釉面

3、温蕴光亮。它可以盛装茶叶及其他佐料。图2的三国青瓷碗既可吃饭,又可饮茶。饮茶风尚兴起,对陶瓷业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西晋时,到达成都的河北人张载写了一首《登成都白菟楼》的诗被唐代陆羽节录于《茶经》中得以保存。张载诗中说: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这里六清古代指水、浆、醴、醇、医、酏等六种饮料,说明茶居于各种饮料之首。图3的西晋盏托表明,到了西晋时期巴蜀地区已经有了专用的饮茶工具。这时期,北方的左思(约公元250-305年)、刘琨(公元271-318年)等文人著作中也都留下了饮茶的语句,这些都标志着茶

4、文化的成型。茶文化出现的社会背景是:汉晋时期,纸张、墨锭的诞生及汉字的成熟,促进社会文化突飞猛进地发展,竹林七贤、书圣王羲之等文人雅士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这些有识之士们力求改变两汉时期极度奢华的社会风气,提倡清雅淡静和修身养性。此外,巴蜀地区是佛教传入我国最早的地区之一,近年出土过汉安帝延光四年即公元125年的铜铸佛像;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之一,成都著名道观青羊宫西汉时就有文字记载。茶文化融汇了儒、道、佛的思想精华。  图4的东晋青瓷盏内外满釉,是东晋时期的精细青瓷茶盏。需要一提的是样子与此相似的大口径

5、器物,可认定为洗子。两晋时期四川青瓷已较普遍,各种器物已较齐全。图5是南北朝莲瓣纹盏与托,图6是南北朝晚期至隋代的青瓷盏。南北朝时期,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的四川青瓷发展到了顶峰,它们胎体密实坚硬,釉面光亮玻璃感强,并且多有莲瓣纹饰。这时制作的盏及托较多,显示出巴蜀地区饮茶的广泛。在同一时期,浙江越窑、江西洪州窑也有不少精美的盏与托,说明饮茶之风在南方已相当普遍。南北朝时期,全国文人墨客留下的涉茶语句较多,例如北魏杨炫之在公元532-534年左右写的《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报德寺》中说: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

6、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时给事刘镐,慕肃之风,专习茗饮。专习茗饮一句说明当时饮茶已不是一饮了之,而是有了较复杂的礼仪程序,因此需要专习。  图7是唐代邛窑绿釉盏与托。邛窑在隋代创烧的乳浊绿釉在唐代已十分成熟,这套绿釉盏与托茶具,艳绿多变,流痕丝丝,宛如青山绿水,妙不可言,是套名符其实的茶具佳作。图8的唐代邛窑彩绘鱼形茶碾别有风趣,它整体为鱼形,施以多色彩绘,令人爱不释手。唐代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在《酬梦得秋夕不寐见寄》一诗中有病闻和药气,渴听碾茶声。之句,它正是白居易所说碾茶的工具。

7、用它把茶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见晚唐湖南诗人李群玉《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白居易对蜀茶情有独钟,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瓯似浮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蜀茶》)。  图9的唐代遂府窑彩绘匜属于分配茶汤的工具,沉稳大气,潇洒流畅的褐彩为它增添了几分华贵。唐代巴蜀各窑都制作过许多茶盏、盏托、、钵、罐等陶瓷茶具,彰显出饮茶风气之盛。唐朝李肇(约公元813年前后在世)在《唐国史补》中,把当时著名的15个茶叶产地以及它们所产21种名茶罗列了出来,它们都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其

8、中以四川剑南蒙顶石花为首。此外,仅四川东川就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等四种名茶。  公元755-763年发生安史之乱之际,大批北方高官显贵和文人高士南下入川,后来又返回北方,这对茶文化的传播起了不小的作用。此后,跟茶相关的诗歌、文章和书籍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其中最重要的著作就是陆羽(公元733-804年)的《茶经》。《茶经》初稿约成于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定稿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公元780年后,饮茶习俗风靡大江南北。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