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ⅱ°急性外踝伤筋的早期固定

ⅰ°、ⅱ°急性外踝伤筋的早期固定

ID:23866677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1

ⅰ°、ⅱ°急性外踝伤筋的早期固定_第1页
ⅰ°、ⅱ°急性外踝伤筋的早期固定_第2页
ⅰ°、ⅱ°急性外踝伤筋的早期固定_第3页
ⅰ°、ⅱ°急性外踝伤筋的早期固定_第4页
ⅰ°、ⅱ°急性外踝伤筋的早期固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ⅰ°、ⅱ°急性外踝伤筋的早期固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Ⅰ°、Ⅱ°急性外踝伤筋的早期固定作者:孔庆宏,王杰,赵庆,陈一鸣【摘要】目的对于早期固定急性外踝伤筋的探讨,是否可以减少遗留关节不稳定,预防踝关节炎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2004—2005年2年间,最后实际有效随访共103例,经门急诊确诊为Ⅰ°、Ⅱ°急性外踝伤筋病人,在早期采用石膏,或者踝夹具固定,1~2周后逐步指导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拆除固定后随访6个月,按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来做治疗前后的比较,并做最终疗效评定:优67例,良23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87.38%。结论急性外踝伤筋早期予以可靠固定,1~2周

2、后在指导下逐步功能恢复,可以有效地减少遗留踝关节不稳定,预防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关键词】外踝损伤;急性;早期固定 急性外踝伤筋是极为常见的,多由不平的路面上行走、跳跃,或下楼梯时踩空等,使足踝突然翻转所致。临床上有明显踝关节内翻扭伤史,伤后外踝部即觉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关节肿胀、皮肤淤青、步态跛行、伤足不敢用力着地、活动时疼痛加剧等。其中多系局部软组织挫伤及外侧韧带的损伤,常因没有明确的骨折,容易被忽略,以致早期治疗不当,韧带修复不良,过度松弛,遗留踝关节不稳定,继而关节反复损伤引起创伤后踝关节骨关节炎,甚至影响行走功能。

3、本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在Ⅰ°、Ⅱ°急性外踝伤筋病例中,运用早期固定加中期后指导下逐步踝关节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有效随访103例,效果良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03例急性外踝伤筋均经我科门急诊确诊,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15~62岁,平均32岁。均为初次损伤的单侧外踝急性闭合性伤筋。伤后就诊时间最短20min,最长不超过6h。  1.2诊断标准103例病例均符合如下标准[1]:(1)有明确的踝部外伤史。(2)扭伤部位疼痛、肿胀、皮下瘀斑,伴跛行。(3)局部压痛,将足做内翻动作时,外踝前下方

4、痛,踝关节抽屉征阴性。(4)X线摄片检查无骨折征;正位片上,内踝与距骨之间的间隙<6mm;局麻下内翻应力正位片踝关节外侧间隙夹角<15°(胫骨关节面水平线与距骨上缘关节面水平线夹角)。扭伤类型均为内翻型。  1.3临床分类依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2]:Ⅰ° 扭伤(韧带扭伤)-较轻的外力造成,只有少数韧带纤维受伤,受伤时只在局部出现轻微的肿痛或瘀血,韧带的功能及强度不受影响,踝关节保持相对稳定。Ⅱ°扭伤(韧带扭伤)-关节受到较强的外力扭转,整条韧带中有较多的纤维受伤,有较明显及持续较久的肿痛瘀血,受伤时韧带被拉长,其

5、后韧带的功能及强度都会减弱,导致不同程度的关节不稳。Ⅲ°扭伤(韧带扭伤或韧带完全断裂)-关节受到巨大的外力,造成至少一条韧带断裂。明显的肿胀瘀血,有不正常的关节松脱或不稳的现象,关节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即使体格检查结果符合Ⅰ°扭伤标准通常也要做X线检查排除骨折,避免误诊。剔除符合Ⅲ°扭伤标准的患者,其中Ⅰ°扭伤53例,Ⅱ°扭伤50例。  1.4治疗方法  1.4.1早期处理我们采用踝部“U”型行走石膏中立位略外翻固定,或者带小腿踝夹具固定。抬高患肢。固定时间Ⅰ°扭伤为1周,Ⅱ°扭伤为2周。  1.4.2中期后处理拆除固定后,指

6、导踝关节功能锻炼:第一阶段逐步加强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腓骨长短肌、腓肠肌、胫前肌等张锻炼,为期2周,病人不负重;第二阶段加入踝关节内翻、外翻活动,继续加强腓骨长短肌、腓肠肌、胫前肌等张锻炼,可以室内平地行走,护踝保护,为期2周。  1.5疗效评价根据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予评分总体计算改善率[3]。改善率=(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100-治疗前得分)×100%优:治疗后改善率≥90%;良:治疗后改善率≥70%;可:治疗后改善率≥30%;差:治疗后改善率<30%。  1.6统计学方法应用秩和检验方法。

7、根据损伤的临床分类,分别作同组在不同治疗阶段的比较;最后2组之间的疗效比较。  2观察及结果  Ⅰ°、Ⅱ°扭伤患者在功能锻炼后2周,4周,3个月,6个月分别对疼痛和行走做治疗阶段性评分比较,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 注:经统计,*P<0.05,差异有显著性,说明经石膏固定1~2周后,疼痛得到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拆除石膏,指导功能锻炼2周后,不仅疼痛显著改善,行走等也显著改善;疼痛指数***P>0.05,差异无显著性,而行走指数P<0.05,3个月后的随访,功能继续得到改善,未发

8、生踝关节不稳。****P>0.05,差异无显著性,6个月后随访,两组踝关节功能均得到恢复,未发生踝关节不稳。  所有患者在拆除固定后都随访6个月,期间按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分4个阶段,分别对于不同临床分类,设2组(Ⅰ°扭伤组、Ⅱ°扭伤组),以疼痛和行走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