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育课堂营造成充盈美的天地

把德育课堂营造成充盈美的天地

ID:23874236

大小:5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1

把德育课堂营造成充盈美的天地_第1页
把德育课堂营造成充盈美的天地_第2页
把德育课堂营造成充盈美的天地_第3页
把德育课堂营造成充盈美的天地_第4页
把德育课堂营造成充盈美的天地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德育课堂营造成充盈美的天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把德育课堂营造成充盈美的天地把德育课堂营造成充盈美的天地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美是当下彰显时代精神最亮眼的热词之一。教师谈论美,最核心的就是建设美的课堂,这是贯彻实践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需要,是学校深化素质教育,营造师生关系和谐,培养学生具有道德美、情操美、人格美的内在要求。本文拟就德育课程如何建设美的课堂,如何提升教学性品质进行阐述。  一、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立美育人性品质的内涵  所谓立美育人,是指按照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规律来塑造新人。檀传宝教授认为:德育应该成为立美德育。谓立美德育就是要

2、让德育过程也成为立美也成为审美的过程,就是要让美的法则成为德育活动的准则。以德育对象之德美创造为目标,立德育形式之美及师表之美是立美德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的立美育人,旨在强调按照美的规律,采用美的元素,改善、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注重彰显自己的人格美,善于借助和营造教学资源美、教学环境美、教学手段美,以影响、陶冶、美化学生心灵,促使他们成为德美的人。  二、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为什么要注重立美育人  美的事物,美的元素,皆能吸引眼球,浸润心灵,引发审美体验,是儿童

3、最乐意接受的。德育课程教学不可以没有美。注重拿美来浸润心灵(柏拉图语),较之其他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美与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不善,既无德,也不美;反之,行善养德,人的行为则美。别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的亲姐妹,康德则认为:美是道德的象征。叶圣陶先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赞美的兴趣,并将扩展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在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  美不仅与善融通,而且美与本文由论文联盟.L.收集整理真亦相依相存。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指出:美是真理的闪光。陶行知先生强调,千

4、学万学学做真人,表里如一,心灵敞亮,才能称得上具有德美之人。  人的美德往往在审美活动中形成。当学生感受到道德生活的美时,才能激发强烈的道德情感,响应道德召唤,把自己融入道德美的怀抱中。当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才会热爱大自然;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美,才会自觉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课程不只是对人的部分能力的培训,更是对人之为人的培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崇高的理想,笃信真理,就必须以美辅之。如果学生离开了美的滋润,所谓求善、求真只能是句空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5、要》指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注重提升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的立美育人性品质,是落实《纲要》精神的需要,是由课程本身的价值追求所决定的。  三、注重打造德育教学的精致美  着眼于和服务于立美育人,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要讲求精致美。所谓精,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乃完善,最好之意;致即细致。精致与庞杂、粗糙是绝然对立的。教学的精致美,旨在象征教学的目标与手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与各个环节都很完美。教学的精致美包括如下要素:  1.洞悉学情精准。教学精致美的首要标尺,不是教

6、师教得如何精彩,而是学生学得精彩,以及教师提供服务的精彩。据此,唯有精准地洞悉学情,教师才能把握教学起点,激活、调动并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唯有精准把握学情,教师才能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有效的、最佳的脚手架,引领学生实现知识和德性的建构,使之最优地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精当。精当,即精确恰当。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教学的精致美,表现在教学目标的精当,有三层含义:其一,针对性强。教学目标的设定,既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又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两者的完美统一。其二,教

7、学目标不空泛,不偏失。教学所设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相互依托,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素以及过程与方法目标要素都寄寓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中。其三,课时教学目标,体现了与同一单元相关课题教学目标的相互联系,相互衔接以及所应承担的任务,体现了教学价值追求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3.教学内容精粹。精粹,就是精炼纯粹。教学内容的精粹,与教学内容的庞杂、拖泥带水相对立,与教学内容的单薄、肤浅迥然不同。讲求教学的精致美,必须对教学内容加工、重组,使之具有精

8、粹的特征。首先,教材是教学的文本资源,教师要深入钻研、挖掘,以提取文本中的精华;其次,要围绕教学目标的最佳实现,善于将教材文本内容与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重组、整合,藉此提升教学内容的价值蕴涵,使教学内容更契合学生的经验,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最后,注重教学内容的活化,善于将静态的知识,转变为有血有肉的具有生命态的知识。具体可通过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融通,知识与生活世界中相关事件的联结等办法使知识的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