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刺手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不同针刺手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ID:23877893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不同针刺手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_第1页
不同针刺手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_第2页
不同针刺手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_第3页
不同针刺手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_第4页
不同针刺手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针刺手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针刺手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作者:吴秀玲卢宝全胡国荣李艳辉【关键词】脑血管意外;针刺疗法;电针;针刺补泻;康复    目前针刺对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的研究临床开展较多,国内针刺手法种类多样,但许多手法很难普及如贺氏针灸三通法、石氏醒脑开窍针法等。2006-06—2007-02,我们分别观察了临床常规针刺手法、电针刺激及单纯针刺不行针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91例均为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电针组和单纯针刺组3组。3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3组

2、病例一般资料比较(略)  由表1可见,3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1.2.1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1]中脑梗死诊断标准,且为第1次发病;②经头颅CT或头部核磁共振(MRI)检查证实;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40分;④年龄30~80岁,有肢体功能障碍;⑤发病时间1周以内,生命体征平稳;⑥患者发病前生活能自理;⑦牛津地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2]属部分前循环梗死;⑧对本观察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①伴发严重内脏及其他疾病;②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等引起;③严重意识障碍患者;④

3、脑梗死病程超过2周;⑤既往有其它疾病以致生活不能自理者;⑥对针刺不能耐受者;⑦语言理解有严重障碍者。  1.3治疗方法3组均在脑梗死常规用药(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必要时予肝素抗凝治疗,并给予脱水、降颅压、降血糖、降血脂等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  1.3.1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主穴:百会、三阴交、太溪、血海、丰隆、足三里。配穴:半身不遂加肩骨禺、曲池(曲泽)、合谷、风市、解溪、太冲;构音障碍加金津、玉液。配穴均取患侧穴位。针具规格:0.35mm×40mm、0.35mm×25mm、0.35mm×75mm。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百会平刺0.5寸,采用平补平泻法;三阴

4、交直刺1.2寸,采用补法。太溪直刺0.5寸,采用补法;血海直刺1寸,采用平补平泻法;丰隆直刺1.2寸,采用泻法;足三里直刺1.2寸,采用补法。肩骨禺、曲池、曲泽均直刺1寸,合谷、解溪、太冲均直刺0.5寸,风市直刺1.5寸,均采用平补平泻法;金津、玉液点刺出血。补法为进针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泻法为进针得气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平补平泻法介于二者之间。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5~6min行针1次。治疗第1个月,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第2~3个月,每周2次。共治疗3个月。  1.3.2电针组电针治疗。选穴同常规针刺组。电

5、针选用G6805-1型电针治疗仪(青岛华声仪器厂),采用低频2Hz,百会穴选用连续波,余穴当肢体肌张力高或肌张力正常患者选用连续波,肌张力低选用疏密波。电流范围0.5~1mA,电压2~20V,使患者针刺过程中始终保持有针感或针感传导现象且能耐受。  1.3.3单纯针刺组针刺治疗。针刺穴位、进针方法、针具规格均同常规针刺组,但不行补泻手法。  1.4观察指标各组治疗前、治疗第1、3个月及随访3个月后分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盲法评定。随访通过见面或电话随访进行。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

6、样本t检验。  2结果  3组BI评分比较见表2。  表23组BI评分比较(略)  与电针组比较,*P<0.05;与单纯针刺组比较,△P<0.05由表2可见,3组治疗1个月后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针刺组与电针组及单纯针刺组治疗第3个月及随访第3个月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针刺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优于电针组和单纯针刺组。电针组与单纯针刺组治疗后第3个月及随访3个月后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优于单纯针刺组。  3讨论  针刺手法与针刺

7、效果密切相关,在针灸古籍中早有阐述,如《难经》提到“刺卫不伤营,刺营不伤卫”及“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金针赋》创造了三进一退的烧山火、一进三退的透天凉补泻法。针灸治病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脏腑经络的虚实为依据,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靳瑞认为,古代针刺手法行补法后因气血的充盛而有针下热的反应,行泻法后因邪气的减弱而有针下寒的反应,补泻重点在于针下出现寒热的结果;现代针刺补泻手法受神经学说的影响,以刺激量为要,以酸麻胀痛等神经感应为标准,古代手法作用效应在脏腑深层,现代手法作用效应在经筋浅层,如二者互参可提高疗效[3]。临床应用最多的针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