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复习资料精编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复习资料精编

ID:23889192

大小:76.59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8-11-11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复习资料精编_第1页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复习资料精编_第2页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复习资料精编_第3页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复习资料精编_第4页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复习资料精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复习资料精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汉语1、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既普通话的定义)答: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②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2、汉语的七大方言区以及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和影响:答:①北方方言②吴方言③湘方言④赣方言⑤客家方言⑥闽方言⑦粤方言①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②汉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③对国内外影响深远,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同越南关系尤为特殊。④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正式工作的语言之一。3、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拼写规则,能够正确的给汉字注音,特别要注音纠正正常容易误读

2、的字音。P44、能够使用规范汉字,掌握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敏锐地发现常见的错别字并加以纠正。5、能够划分词的结构类型,正确理解词义,划分词义的类型并准确用词;掌握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方法,把词义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解释,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6、了解汉语的语法体系,理解词类划分的依据和句群与复句、段落的区别,能够正确划分词类和句子成分以及复句的层次关系,发现和改正常见的语法错误。7、了解修辞的作用和目的,掌握比喻、比拟、借贷、对偶、设问、反问等常见的修辞方法,并用于写作和文章分析。比喻:就是平常所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

3、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该事物的修辞格。第51页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明明白白都有。2、暗喻:从表面上来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3、借喻:不出现本体,也不用比喻词,直接有喻体代替本体。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1、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事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2、拟物: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者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借代:是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夸张:1、扩大夸张2、缩小夸张3、超前夸张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

4、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设问:特点是“无疑而答”。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访问: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用感叹号。第51页古代汉语1、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和形体结构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六书”,能够分辨汉字的形体结构。殷商文字—甲骨文——西周文字—金文——春秋战国时代—大篆

5、——秦汉文字—小篆——隶书——草书(草隶-章隶-今草-狂草)——楷书——行书“六书”:象形: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如:日、月、虫、人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如:上、下、末、三、刃、朱会意: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他们组成一个新的意义。如:林、夫、功、返形声:由义符合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如:樱、蓝转注:属于“用字法”,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假借:就是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假借字。2、了解古今字的异同,能够辨别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辨析同义词

6、。P383、了解词类活用的规律和条件、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被动表示法,掌握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弄清宾语前置的规律以及“之”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P494、掌握于、以、为、于、而、之、者、夫、盖、也、乎等文言虚词的用法。P415、能够解释和翻译浅意的文言文,做到准确、通畅。P55文学概论一、审美的含义及其现实的条件答: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审美的实现的条件:第51页1、主体心理层,审美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有审美感觉和能力的人。2、客观对象层,审美关系的

7、建立,还有赖于审美的对象及其属性的呈现3、心理时空层,审美关系的建立还有赖于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和人的特定心境的契合。4、历史文化层,审美关系无法孤立建立,它的每一次的建立都必然渗透人类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二、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答:文学作为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是审美关系的典范,是审美活动根本精神的集中体现。与其他艺术审美相比,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有:①文学审美活动具有生活的包容性②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1、了解文学的社会属性和审美特征:答:1、文学的社会属性: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确定了文学在人类社会系统中的坐标。文学是

8、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部分。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但文学不等于社会生活本身,社会生活必须经过作家头脑的能动的反映、认识、体验、感悟、描写和改造,才能转化为文学。2、文学的审美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