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ID:23896578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_第1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_第2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_第3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_第4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摘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从长江上游调水170亿m3,经输水隧洞穿越巴颜喀拉山分水岭入黄河上游。阐述包括向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和缺水的黄河调水的必要性;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历经半个世纪的研究;以及工程方案技术。关键词:跨流域调水规划主要特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1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向干旱、半干旱地区调水,并向缺水的黄河补水的必要性1.1西北地区水资源地理环境的历史演变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之一。虽然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00亿m3,排世界第4位,但中

2、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在时空分布上又极不平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愈来愈严重,在半干旱区降雨量200~400mm、干旱区降雨量在200mm以下,由于水文状况的恶化,一些河流逐渐枯竭,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小,植被减少,绿洲衰退,荒漠侵蚀。因此,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跨流域调水工程,是相对自然水资源系统而言,人为的调配水资源。  我国西北地区曾是雨量丰沛、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繁荣富庶的地区。有专家认为,在距今100

3、多万年时,开始由湿润向干旱环境变化,其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不断隆起,阻挡了西南季风北上,降雨量减少,气候干燥。  距今5000~2000年间,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水量丰沛,物产丰富。汉唐时期兴盛一时的丝绸之路,沿河的敦煌、酒泉、张掖、武威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点。到了距今七八百年的宋元时期,丝绸之路已趋衰退。从16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石羊河等河流下游干旱沙化日趋严重,河流的尾闾湖全面干涸,大片绿洲、村落相继被废弃。  历史上的塔里木河流域,曾是一条繁荣的绿色走廊,其终端湖-罗布泊,

4、也曾是浩淼的大湖。在湖西侧有楼兰国(公元330年后废弃)的古绿洲。据推测,200多万年前,罗布泊湖面面积有2万km2,1942年只有3006km2,1962年仅剩660km2,1972年这个浩瀚大湖在西北大地上消失。  古时青海湖面积相当大,据推算在全新世以来的一万多年中,青海湖水面缩小2150km2,水量减少20多亿m3。1957年湖面积减少到4635km2。公元6世纪建于湖西畔的伏俟城(早已废弃),现在,该古城遗址距湖岸10km。可见,自然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严重的。但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随着

5、时代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当代,人类已经有能力兴建大型调水工程,调整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解决干旱地区缺水问题。  自古以来,水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在干旱地区有水就有绿洲,无水就会变成荒漠。水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面貌。国内的引水、调水工程和国外调水工程所发挥的效益,就是有力的证明。因此,水在我国西北地区具有特殊的地位,是西北地区和黄河的关键资源。1.2黄河缺水严重,系资源性缺水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的重要水源。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年均耗水量307亿m3,比50年代增多185亿m3。入海水量,9

6、0年代年均120亿m3,比50年代年均减少360亿m3。黄河缺水严重,属于资源性缺水;造成黄河下游频繁断流,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导致主河槽淤积增加,平滩过流能力减小,防洪负担加重。  1999年对黄河干流实行水量统一调度以来,断流现象虽然有所缓解,但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据预测,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正常来水年份,黄河上中游地区2010年缺水40亿m3,2030年缺水110亿m3。枯水年份缺水更多。  解决缺水的根本途径,是实施从长江

7、上游调水,开凿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分水岭,输水入黄河上游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线调水入黄河后,可利用黄河上游的水库控制工程,为宁蒙河段冲沙减淤,改善生态环境。有一部分水量供给黄河中游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必将对水库塑造理想人工水沙过程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黄河下游河道的减淤冲沙、遏制下游河道泥沙的淤高,并从根本上解决黄河下游的断流问题。  西线调水入黄河后,将对生态脆弱的西北受水地区增供水资源,促进防沙治沙,为遏制土地沙漠化创造条件;可增加植被覆盖率,恢复和建立新的生态系统,大大提高这一地区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有利于人与自然

8、和谐相处;将促进西北地区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保障,统筹实施水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地调配并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工程,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向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和缺水的黄河调水,从某种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