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古栈道遗址新探

宁河古栈道遗址新探

ID:23897030

大小:6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11

宁河古栈道遗址新探_第1页
宁河古栈道遗址新探_第2页
宁河古栈道遗址新探_第3页
宁河古栈道遗址新探_第4页
宁河古栈道遗址新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河古栈道遗址新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宁河古栈道遗址新探摘要:大宁河古栈道遗址,按其主要功能,可以宁厂古镇后溪河口作为分界,划为北上段和南下段。经实地考察并结合有关历史考古资料分析可知,北上段古栈道主要是运盐通道,而南下段则是供架设枧竹管道输送宝源山麓天然盐泉至巫山大昌坝及巫山城郊等处煮盐的输卤栈道。从对栈道南北两段石孔的实际测量及相关比较,可进一步了解古人凿孔架设不同功用栈道的工艺差异。关键词:栈道遗址北上段南下段枧竹管道输卤宁河即大宁河,古称盐水、巫溪水、昌江,自宋代置大宁监后始称大宁河,系长江三峡流域北岸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巫溪县境内的高

2、楼乡新田坝与和平乡大、小龙洞两个地方,前者为龙潭河,后者为汤家坝河。两河皆自西向东,顺山势流至中梁乡龙头嘴,汇合后称西溪河,再东流至两河口,与东溪河汇合后始称大宁河。东溪河,位于巫溪县白鹿区境内,发源于高竹乡龙竹坝李子垭口东侧,沿猫儿背山脉北麓东流至徐家坝转而南下,穿七蟒峡、荆竹峡至两河口与西溪河汇合,全长59.9公里。东、西二溪汇合后之大宁河,转而南流,经县城出庙峡,进入巫山县境内,过水口、大昌,穿滴翠峡、巴雾峡、龙门峡后汇入长江。从源头至河口,大宁河全长202公里,流域面积4180.87平方公里。其中,

3、巫溪县境内主河道长29.5公里,天然落差54米,平均比降1.83‰,多年平均流量每秒65.24立方米。巫山县境内主河道长54.9公里,天然落差90.7米,平均比降1.6‰,多年平均流量每秒98.4立方米。在大宁河沿岸的峭崖绝壁上,凿有古栈道的方形石孔,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实属罕见。据《巫溪县志》载:“南下段从宁厂起,沿大宁河右岸南下,至巫山龙门峡口,全程旧称270里,岩壁上现存架木石孔6800余个。”[[1]]另据《巫山县志》载:“自龙门峡起沿大宁河西岸绝壁北上,均匀排列石方孔,一般距水面20米左右……至

4、大宁盐厂共有6888个。”[[2]]最难得的是,巫山县原旅游局长龚源鼎先生,曾于2000年4月20日,亲自带领几个年轻人进行了实地考察,一孔一孔地数,一段一段地查,获得了“从龙门峡口至涂家坝50公里长的小三峡,共有栈道孔4288个,占大宁河古栈道孔6888个的62.3%”[[3]]的准确数字。巫山境内的河道约占大宁河主河道全长的三分之二,所以,上面的三组数字是基本吻合的,如果再把北上段的石孔数字加上,石孔总数当在10000个以上。至于栈道建于何时、是何功能,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它与宁厂镇的盐业有关,

5、然皆语焉不详,致使不少人仍心存怀疑。本文将从实地考察结果、并结合有关输卤工艺及历史、考古资料等方面着手,剖析它与巫溪、巫山盐业的关系,为进一步揭开这个千年谜底作一些新的探索。首先从古栈道的起点说起。考察发现,古栈道的起点就在千年盐业古镇——宁厂镇(旧时称大宁场)。宁厂古镇位于巫溪县城北15公里处的大宁河支流后溪河下游,距大宁河不到两公里,白鹿盐井就在北岸的宝源山麓。而这里所说的“白鹿盐井”,其实乃是指始于北宋淳化年间(公元990年—994年)大宁监官雷说所建之“龙池”,涌流不绝的天然盐泉即由山麓岩洞流入龙池

6、之中。龙池高于河面7米左右,而古栈道起点第一孔就在“白鹿盐井”附近。现因井前修建了公路,挡土堡坎遮住了井前原有地貌,改变了部份地貌特征,尽管这样,现在见到的距“白鹿盐井”最近的石孔,也只有60米左右(见图一)。我们且将它视为起点第一孔。从照片上看,第一孔的下游方,有上下左右一大片石孔,很显然,这是分送卤水的地方,在此将卤水分送至厂区及厂外各地,这说明古栈道的起点确实在大宁盐场。既然起点在大宁盐场,就证明古栈道与宁场的盐业直接有关。说它有关,主要是指与运盐和引卤有关。纵观栈道全程,它以大宁盐场为源头,从宁厂古

7、镇起,至后溪河口转而进大宁河后,分别沿大宁河南下、北上,分成南北两段。细考之,南北两段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南下段由宁厂镇至巫山县的龙门峡口,栈道石孔位置的水平和间距排列十分整齐,石孔的形状和大小也非常统一,而北上段则大不一样。北上段从宁厂古镇沿大宁河北上,转西溪河及主要支流东溪河而西进,至湖北竹溪县羊角洞、陕西镇平县大河乡母猪洞和小榆河、重庆城口县东安乡亢河一带,栈道连接山路,纵横交错,不下千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栈道网。与南下段不同的是,栈道石孔的排列有高有低、孔距或远或近、孔径若大若小、孔眼亦浅亦深,与南

8、下段石孔的整齐划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们在考察古栈道遗址现场时,发现古栈道遗址在两河口处(即西溪河与东溪河的交汇处)即一分为二。于是,我们先走东溪河。在东溪河荆竹峡中一处叫风大笼的地方,在其西岸的陡崖上,有上下三排各自独立的栈道孔(见图二),上排离河面高约40多米,中排距上排约30米,距下排10多米。下排位于离河面仅1米左右高的位置上,经实际测量,其孔径大的有23厘米,小的仅16厘米,中等的在20厘米左右;孔距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