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状补易位再认识

汉语状补易位再认识

ID:23904087

大小:6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1

汉语状补易位再认识_第1页
汉语状补易位再认识_第2页
汉语状补易位再认识_第3页
汉语状补易位再认识_第4页
汉语状补易位再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状补易位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汉语状补易位再认识汉语状补易位再认识补语作为汉语学界重要的语法范畴之一,来源于英语plement,最初由黎锦熙先生在1924年问世的《新著国语文法》中提出,但随着赵元任MandarinPriner(1948)的出版,传统语法中plement外延被扩大。李荣继承赵元任的说法,在《语法讲话》中用补语取代补足语,由此这两个术语开始混用。对此,陆丙甫提出将原有补语译成supplement或Buyu。金立鑫则将汉语补语拆分成后置状语(postposedadverbial)和次级谓语(secondarypredication),认为修饰或限定动词的都是状语。

2、本文从汉语状语和补语易位的角度,基于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结合三维语法理论,从历时的角度分析汉语状语如何从古代前置和后置皆可到现代汉语前置为常规的现状,并将现代汉语状语与汉语补语进行比较分析。  一、古汉语中的状补易位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古时期不存在表示结果的动补结构,而是用状动结构来表示。如《孟子》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一句中饱/暖/逸三字,虽然表示的是结果,但是在句中仍然前置。  本节对状语分析主要是根据介词以字结构的语序、状语标记以及主观化结构方式状语的有无。基于此,将汉语状语的发展分成三个阶

3、段:A.先秦至西汉,以字等结构可前置也可以后置;B.东汉至宋代,语序确定,介词结构以一般前置;C.元明清至今,主观化形式成熟时期,状语标记成熟以及主观化结构作方式状语。[1]  (一)先秦至西汉  1.以字结构状语前置情况  (1)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今文尚书》)  (2)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3)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周易》)  例(1)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中,以木铎徇译成现代汉语即为遒人拿着木铎询问;例(2)中的君子以自强不息译成现代汉语即为君子凭借发奋图强而不停息;

4、例(3)中,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译成现代汉语即为天才能用美满的利益让天下人受益。以上三句中的状语以木铎以自强以美利均作为状语前置于谓语前,描述的是动作的伴随情况。  2.以字结构状语后置情况  (4)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今文尚书》)  (5)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今文尚书》)  (6)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今文尚书》)  例(4)中,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整理成一般语序,即为以言敷奏,以功明试,以庸车服;例(5)中,劝之以九歌整理成一般语序,即为以九歌劝之;例(6)中,肆

5、予以尔众士整理成一般语序,即为以尔众士肆予。从上述三个句子可以看出,都是以字后置与宾语的以字结构作方式状语。  从整理出的部分语料中可以看出,以字结构状语的前置和后置情况均较为普遍,且都较为简短,语义指向都比较简单。  (二)东汉至宋代  1.以字结构一般前置  (7)律令烦多,百有馀万言,奇请它比,日[以]益滋,自明习者不知所由。(东汉《全汉文》)  (8)关东比岁不登,吏民[以]义收食贫民。(东汉《全汉文》)  (9)顾骏马[以]徘徊,哥虞兮而流涕。(唐《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10)乃[以]武德三年太岁庚辰二月乙未朔八日壬寅归葬於万(唐《

6、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11)帝於颛顼为族子(其母不见),[以]水承木,天下号曰高辛氏。(北宋《册府元龟》)  (12)勋为唐侯,挚在位一年而放勋立,是为尧帝。[以]火承木,天下号曰陶唐氏。(北宋《册府元龟》)  上述例句中,有例(7)、例(10)以字结构的时间状语,来说明那一个时间段内正在进行的活动;也有例(8)、例(9)、例(11)和例(12)之类以字结构的方式状语,来说明动作进行时所采取的方式,也是属于动作的伴随情况。  2.以字结构存在后置  (13)昔在帝尧,立羲和之官,命[以]四时之事,令不失其序。(东汉《全汉文》)  (14)佛印

7、元公,劝之[以]应翠岩之命。(北宋《禅林僧宝传》)  (15)楚人[以]山鸡为凤。世传[以]为笑。(北宋《禅林僧宝传》)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例(15),第一个以字解释为把,第二个以解释为以致,即楚人把山鸡当作凤凰,世人以致将(这件事)当作笑谈传播开来。从中可以看出,这句话中后半段是以字结构的后置。  (三)元明清至今  该时期的状语标记和形式逐渐成熟,出现主观化结构作方式状语。  (16)弹后[以]木板擦成长条[以]登纺车,引绪纠成纱缕。(明《天工开物》)  (17)夫通之贸死[以]争者,亦人之常情。(清《宋论》)  (18)哀者哀,而哀已节者固

8、不[以]乐乱之。(清《宋论》)  上述句子中例(17)、本文由论文联盟.L.收集整理例(18)两句中冒死以争和哀已节者固不以乐乱之均带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