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辨析

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辨析

ID:23907637

大小:6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1

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辨析_第1页
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辨析_第2页
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辨析_第3页
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辨析_第4页
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辨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辨析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辨析摘 要:和谐德育是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传统和谐德育是指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人我和谐群己和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论文联盟.L.必中节仇必和解为主旨思想的道德教育体系。现代和谐德育是一种以促进主体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和谐的德育机制、德育策略为内容的道德教育体系。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的社会背景、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教育模式、教育的评价体系、教育社会效用等九个方

2、面。  关键词:传统;现代;和谐;德育;辨析      一、和谐德育  现代教育学认为德育有广义的德育和狭义的德育之分。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思想品德就其内容来说,包括人们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我们所说的德育,

3、包括对学生的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德育的特殊性质表现在教育者按照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意识地把一定的社会意识、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    二、传统和谐德育  《中庸》说: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这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基本原则的高度概括。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表现在:一是德教与修身合一;二是知道与躬行合一;三是言教与身教合一。传统道德中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  传统和谐强调宽容并包的精神,以达到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以和邦国以谐万民,实现

4、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的和谐,进而实现国泰民安;强调和而不同和而不流,正确处理人我群己矛盾,以达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家庭关系的和谐;强调和必中节仇必和解,促使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与对立,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产生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里,它所强调的和谐是有历史局限性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的和谐是在等级制度基础上的和谐,它主张君子思不出其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以肯定群体否定个体的方式来换取社会的暂时的和谐;第二,传统的和谐是建立在少数人的群体剥削多数人的群体、少数人统治多

5、数人的基础之上的,因而缺乏法律、民主、公平和正义。    三、现代和谐德育  现代和谐德育是一种以促进主体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和谐的德育机制、德育策略为内容的道德教育体系。  和就是兼容多端而相互和谐兼赅众异而得其平衡。谐与和同义,与和叠加,强化了和的辩证性,突出了其多样性的统一。  和谐是道德标准、伦理、心理、价值、愿景的浓缩,表现为有明确的是非道德标准;有讲求诚信、友爱和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有健康高雅的生活目标和行为方式;有基本的自知、自觉、自省和自律的情感意识能力;有尊重个性,承认差异,善于欣赏与吸纳的个性特色;有实行个体生命要素均衡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并长发展,道德主体与时代主流共进发展

6、的主体意识。  现代和谐德育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的基础上,和谐统一地满足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发展的需要,建构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现代和谐德育继承和创新地发展了现代教育理论,它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①教师、学生双主体的和谐师生观;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德育观;③知、情、意、行四环节高度统一的和谐过程观;④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和谐质量观;⑤横向六要素与纵向六学段的和谐体系观。    四、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区别  1.产生的社会背景  传统文化所倡导

7、的和谐思想更多的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作为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工具而存在。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产生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里,它所强调的和谐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文化与和谐教育,和谐文化与和谐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