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社会尚武精神探源

东周社会尚武精神探源

ID:23911501

大小:6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1

东周社会尚武精神探源  _第1页
东周社会尚武精神探源  _第2页
东周社会尚武精神探源  _第3页
东周社会尚武精神探源  _第4页
东周社会尚武精神探源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周社会尚武精神探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东周社会尚武精神探源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文尚武的民族美德,尚武精神历来为中华先民所推崇。其在社会大变迁的东周时期再度兴盛,这是与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和民众心理因素密切关联的。通过梳理学界前人的相关论述,发现了目前学界在研究东周社会尚武精神兴盛的原因的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本文从其兴盛状况起笔,系统分析东周社会的地理环境、军事战争、国家政策、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原因,深层次探求东周社会尚武之缘由和文化实质。关键词:尚武精神;东周;文化实质;缘由公元前771年,尊崇礼乐的西周王朝灭于犬戎族。次年,平王都洛邑,自此中华民族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东周。与镐京的西周王

2、朝崇礼乐、重尊卑不同,东周社会随着王室渐弱而来的是礼制的坏乱和征伐的无度。尚武精神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再度兴盛,并经数百年之流变和演化,最终固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尤待后学细查。近年来,学界对上述问题给予了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张艳萍认为,此时期的“崇尚武功乃紧承西周而来”,指出“在旧的社会秩序渐被破坏,新的秩序尚未建立的社会大动荡时期,最能解决问题的是武力,尚武之风因之必然盛行”。之后,付豪从国家战争的需要、国君的大力提倡、经济因素的发展、远古尚武风气的遗留等方面初步分析了其盛行的原因。其他一些学者在论述某一地

3、域或者某一民族的尚武精神之时,对此兼有涉及。但总体看来,学界对上述问题的论述尚不够精审。笔者不揣冒昧,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东周社会尚武精神兴盛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略作探讨,以求教方家。一、东周社会尚武精神的兴盛自古以来,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始终存在“文治武功”一说。人们业已习惯于一方面以文教佐天下,一方面以武功戡祸乱。先秦时代,在中华先民独特的社会生活中,习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据《周礼·大司马》记载:春天,管理官吏挥舞旗帜召集乡民,在田野练习布阵和战法,了解击鼓鸣金等军事号令的含义;夏季,乡民们铺草宿营野外,进行夜战训练,并识别战地;秋天,乡民们练习

4、出兵行军,辨明军队中各种旗帜、战器的用途;入冬,进行全面的检阅,且进行大规模的实战演习。每隔三年,则举行更大规模的集体军事练习。像这样的举动周而复始地进行,久而久之便成了平民百姓的生活内容。“四时讲武,三年大习”,透露出先民习武生活方式的信息。远古尚武的风气和习武的生活内容使得当时的人们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凡因怯阵战败而死的人,死后要“投诸茔外以罚之”,因为“无勇”是最为人所鄙视的品格。相反,在战场上英勇战死的壮士,其遗孤和双亲每逢春秋两季都要享受特殊的礼遇。祭祀仪式上,人们常常挥动着彩绘,随着鼓点执持兵器手舞足蹈,通过舞蹈再现战斗的场面,形成了对勇武

5、的崇拜和宗教式的狂热。对男子的一些美称如“贤良”、“俊士”、“桀俊”都跟“形貌壮大”的勇武之士有关,足见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具有强悍民族性格的中华先民,在先秦时代长期为浓重的习武风气所熏陶,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尚武精神,而且这一精神已融入先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中华先民的尚武情怀在夏、商、西周时期受到了官方的礼乐文化的冲击,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却随着政治分裂和礼崩乐坏再度兴盛起来,并且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二、特殊历史时期尚武精神兴盛缘由夏朝尚忠、殷商崇巫、西周重礼,绵延千余年的夏商周三代向素以礼乐之邦自居,礼乐文化居于官方正统地位,基于早期中

6、华先民的尚武精神在此时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礼乐文化的严重冲击。但是,尚武精神却又在礼乐文化最为兴盛的西周王朝之后再度兴盛,中经数百年之流变、演化,最终固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是沿承了早期中华先民的尚武情怀,而更重要的方面则在于此时期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因素和民众心理因素。(一)地理环境特定的地理环境为东周社会普遍崇尚武勇提供了独有的物质基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提出用“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压力”来解释某种文化的发展。指出:当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压力过大时,一个民族的文化呈现衰落或停留在边缘地带上,难于发展;当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压力过小时,压力容易克服,文化也不

7、易成长,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呈现衰落或停留在边缘地带;第三种情况是当有足够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压力,但压力不足以压倒这个民族时,文化就进入空前的发展期。这就是汤因比的“挑战——应战理论”。用这一理论解释东周社会尚武精神的兴盛,也是行得通的。以秦国为例,东周时期的秦地先民历来被称为是中华民族尚武之典范。其实,秦人尚武是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相关联的。“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早期处于西陲,频繁与戎狄接触。周王朝为了巩固边境,发展生产,便支持秦人与戎狄斗争。与戎狄相处,相互斗争、融合的历史环境,迫使秦人重视武力,不然就无法生存。

8、《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四年,使秦仲伐西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