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中改良终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生化检验中改良终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ID:23938146

大小:70.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1

生化检验中改良终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_第1页
生化检验中改良终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_第2页
生化检验中改良终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_第3页
生化检验中改良终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化检验中改良终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化检验中改良终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杨斌爱(太原市中心医院检验科030009)【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生化检验中改良终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改良终点法和原终点检测法的生化检验结果,对比评价两种方法的精密度、相关性和线性。结果.•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值标木时,改良法比原法有更好的精密度且线性范围更宽。结论:测定高浓度标木时,改良终点法精密度比原终点法精密度要好,且其测定的线性范围更宽,能够节约实际用量,减少实验经费。【关键词】生化检验改良终点法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

2、0178-02终点法[1】是指将实验试剂与样品混合后,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终点,通过测定反应达到平衡终点时其颜色对光的吸收强度,来计算待测物的浓度。这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测定终点的方法。终点法乂可以按照具体操作分为两点终点法和一点终点法[2]。以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中葡萄糖含量作为实例,根据方法学原理设定一点终点法测试方法,并依照NCCLSCUSA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对改良终点法和原终点法进行相关性、精密度和线性比较,改良法均获得良好效果。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木资料收集木院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血清样木。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61例,年龄10岁〜75岁,所有

3、采取血清样木的患者均无溶血、脂浊、黄疽等病症,采取标木均在收集后1个小时内完成检测。1.2检测方法采用hl本日立7170A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采用氧化酶法葡萄糖测定试剂盒(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标准血清(英国RANDOX),质控血清(美国伯乐)。采用标准血清测定葡萄糖含量定标,每一次测定均做一次室内质控。1.2.1相关性对比方法每天收集12份不同葡萄糖浓度(高、中、低)的临床标本,分别采用改良终点法和原终点法对标本葡萄糖含量进行测定,正序倒序测定两次,结果取均值。连续测定10天,共测定120份血清标本。依据NCCLS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1.2.2线性评价方案[

4、3]在血清标样中加入葡萄糖标准液(lllmol/L),分别配成高浓度标本(H,29.96mol/L)和低浓度标本(L,3.59mol/L)。其中将低浓度标本溶液编为1号,高浓度标本溶液编为2号,按照3H:1L比例混合配成溶液3号,2H:2L比例混合成溶液4号,3L1H比例混合成溶液5号。3-4号标本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如下:注:C一浓度,V—体积c样品=(C1V1+C2V2)/(V1+V2)高浓度和低浓度包括仪器能够检测到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界限,5种不同浓度的标本随机排列,每个标本使用2种不同的方法测定4次并取其平均值,以上操作均需当天完成。1.2.3精密度评价方法选取2份质控血清,1份浓度

5、正常,1份浓度异常。按照说明书要求复溶分装,每管体积200ul,-2CTC冷冻保存。每次测定吋取出融化到室温水平,用完后即丢弃。分两次测定每份浓度质控血清,每天测定2批。测定20天,每批测定均做一次室内质控实验。计算批次内结果的精密度。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简明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2.1相关性对比结果连续10天测定120分血清样本,对改良终点检测分和原终点检测方法的相关性进行对比,两种方法相关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线性结果对比两种测定方法在低浓度和中等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但改良终点法比原法测定线性范围更宽,详见表1两种方法线性范围结果

6、分析。表1两种方法线性范围结果分析2.3精密度分析结果测定正常浓度样品吋,两种方法CV均小于2.60%;测定异常浓度样品吋,改良法CV小于2.60%,而原法CV大于2.60%。说明测定高浓度值标本吋,改良法比原法有更宽的线性范围且有更好的精密度。3讨论随着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微量化、生化智能化分析己成为主流发展趋势[4],如何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节约试剂成本,改良检测方法也是广大检验研究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本次研究将改良过的一点终点法应用到临床生化检验中,经过室间质量评价和室内质控评价,均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同吋由于其测定的线性范围更宽,测定高浓度标本时不需要再稀释,所用试剂量也减少为

7、原方法的一般,有效地降低了试剂成本,临床检验中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黄健,张刘冬.改良终点法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探讨[」].海南医学,2010,22:46-47.[2]《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第10卷)总目次[儿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4:3411-3450.[3】郭春雷.临床生化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3,31:52+54.[4】《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第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