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胰岛素用

注射胰岛素用

ID:23953662

大小:4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1

注射胰岛素用_第1页
注射胰岛素用_第2页
注射胰岛素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注射胰岛素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注射胰岛素用一次性微型阵列式注射针头注射技术与注射器具在糖尿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与选择胰岛素制剂同样重要,关乎血糖控制的成败。很多医护人员和接受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常常忽视注射技术与注射器具本身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临床医生经常会从胰岛素制剂、血糖自我监测等角度来考虑没有达到预期血糖控制目标的原因,却忽略了注射技术对血糖控制的影响。胰岛素通过注射器具进入人体内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人体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存在差异性,胰岛素注射至皮下还是肌肉层内,其吸收速率存在很大差异,而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肌肉的胰岛素吸收状况也有很大变异。优化胰岛素注射技术,包括选择合适长度的针

2、头,注意正确的注射手法,规范地轮换注射部位,避免肌肉注射等,这些对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胰岛素注射笔或注射器已广泛地运用于糖尿病患者,其上使用的都是只有一根针管的注射针头,目前长度有5mm、6mm、8mm和12mm等规格,可以根据年龄、胖瘦程度和注射部位等来进行选择。胰岛素注射针头长度不同,注射角度、手法也不同。如使用长度为8毫米、12毫米的针头,注射时须捏起皮肤并倾斜刺入,以增加皮下组织厚度,降低将胰岛素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虽然注射胰岛素患者都是在专业医生的严格指导下用药,但是仍有约37%的患者血糖控制不合格;94.4%的患者仅在腹部等一个部位内进行轮换注射;有30%的

3、患者腹部注射时没有捏皮,55.4%的患者没有注射完就松开皮肤皱褶,如果使用8毫米的针头就可能把胰岛素打到肌肉里。由于胰岛素本身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再在这里注射,胰岛素的吸收率就会下降,吸收时间过长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调查发现,约有31.1%的患者注射部位已出现肿块,其中九成发生在腹部,但仍有患者选择在脂肪增生部位注射。实际上,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不光是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处和臀部都可以。不同注射部位的轮换指的是在腹部、手臂、大腿、臀部间轮换注射,采用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疗效,避免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由于针管越细、越

4、短,对皮肤和神经造成的损伤就越小,注射时的痛感也越小,所以注射胰岛素采用的针头的小型化是大势所趋。但是针管越细,在长度固定的情况下其机械强度无疑就越低,使用时针管弯曲、折断的几率越大;另外,药液注射的速率也会明显下降,注射相同剂量的药液所需的时间必然将大大增加。即使选用现有最短/最细(4mm/0.23mm)的针头,在手臂等部位射时也必须注意捏皮和施针角度以避免肌肉注射。在针管直径固定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缩短现有针管长度,皮肤对药液扩散、吸收速率的下降无疑会使注射时间明显加长,这对许多患者来说变得难以接受。清华大学研发的一次性微型阵列式注射针头全部采用现有医用材料制造,可以直接安装到各种

5、胰岛素笔上取代现有针头实施注射,其使用一根取液针从胰岛素笔芯中提取药液至微腔后(残液极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转换为纤细(0.2mm~0.30mm)、短小(0.6mm~2.5mm)的2至多根微针或直接采用2至多根微针从胰岛素笔芯中提取药液实施注射,就能够从注射器件的源头上解决前述现有问题,不仅在各种注射部位上都可以实施无痛、快速、精准的垂直注射而无需关注捏皮、倾斜刺入等注射手法,成本低廉、技术成熟、适于批量生产,而且多针头的分散注射能够明显减小每个注射点的药量积聚,进而大幅度降低该处发生脂肪增生的几率,保证皮肤对胰岛素吸收率的稳定性,使血糖控制达标率显著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