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让问题贯穿课堂

探究性学习,让问题贯穿课堂

ID:23957357

大小:56.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探究性学习,让问题贯穿课堂_第1页
探究性学习,让问题贯穿课堂_第2页
探究性学习,让问题贯穿课堂_第3页
资源描述:

《探究性学习,让问题贯穿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性学习,让问题贯穿课堂彭新爱山东省淄傅市周村区彭家小学255000;徐丽莹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学校255000创新意识、创新精祌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那么,数学课堂中如何将探究式学习用好用活呢?培养问题意识,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

2、题就成了探宄性学习的关键。真正的知识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结果;加强对学习过程的宏观调控和对学习活动的具体点拨,探宄性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才能获得真正发展。因此,我认为应该首先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一一问题。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贯穿课堂。一、从问题出发寻找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动力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今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较为先进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的学习效果是通过需要探宄的问题来呈现的。数学中大量的学习内容,均可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以产生问题的形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增长才力。心理

3、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是探宄性学习的核心,所以,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学牛.能否在质疑中提出有挑战性和吸引性的问题,是探宄性课堂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一切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问题就是矛盾,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导”的教师,总会在课之始、课之中和课之尾不断引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成功的课堂教学,也总是能够创造问题情境,让课堂充满问题。二、用问题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的问题最易激发学

4、生的学d兴趣。让学生学积极主动,满腔热情。创新精神的前提是兴趣,而兴趣的动因却是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问题,是引起思考的动因,是激起学生学4欲望和探宄精神的最积极因素。问题是兴趣的“启发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充满问题的探宄性学习方式最受学生的欢迎。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科学家成功与否很人程度上取决于他提出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创新的起点是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有0的地、有步骤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相位的结论。所以说问题的提出是创造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没冇问题就迈不出第一步,创

5、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三、探寻问题方向性,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数学课堂中让课堂充满问题,并非意味着一堂课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应讲宄精选。要紧扣教材,紧扣数学学科特点。问题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还要有层次。课程中的问题一般来自于三方面:1.教师设疑。2.学生质疑提出问题。3.学4后4题上的问题。教师设疑是学生质疑、解疑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兴趣和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把握设疑的尺标,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以坚持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则来设置问题。教师设疑可安排在课之初,让学生带着问

6、题进入教学,使问题起到纲举0张、高屋建瓴的作用;也可在课之中,当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吋,教师的设疑如冋一石投向平静的水面,会荡出层层涟漪;也可在课之尾设疑,让学生感到吋已尽而意无穷,拓展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学生质疑,是探究性学习的重中之重。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一一提出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要使学生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有思考性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这样才会逐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四、建立有效问题意识,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念认为:不会

7、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算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探宄性学d的重要内容。民主、平等、宽松、和谐、鼓励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重要因素。新型的师生关系本质上不再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对话过程。所以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探宄,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共享探究问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以问题为线索,带动探究性学习;以活跃思维为目的,让主

8、体的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具体措施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乐于探宄问题;激活问题兴趣,保护学生质疑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究问题;加强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主地位,让学生巧于提出问题,善于探宄问题。正如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说:“就课堂教学来说,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你启我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地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