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设计

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设计

ID:23989399

大小:59.6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设计_第1页
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设计_第2页
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设计_第3页
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设计《全日制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充分展示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中掌握信息技术,注重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三种教学模式之一,任务驱动法已经得到了广大小学信息技术老师的认可和欢迎。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设计好的任务是关键,具体来说,应该是达

2、到这样的要求:一、明确而细化的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所设计的任务,应围绕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的目标,一般是只需要学生了解、初步学会的内容;第二层次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理解、学会;第三层次是要求学生掌握、熟练运用的,是目标中最高层次、是最具有难度的,需要学生加以努力才能达到。三个层次的目标可以在一个任务中一起提出,也可以分散在几个任务中提出,但一般同一层次的目标不宜集中出现。例如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的第8课《申请电子邮箱》,就把可以将总的教学任务细分为;一、了解申请电子邮箱的

3、一般过程和方法。二、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学习、使用因特网的意识。第三部分是申请电子邮箱是重点,还可以设计如下的任务:了解E-mail地址各部分的组成以及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过程和步骤;学会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清楚填写注册信息的规范要求;会阅读电子邮件。这样的安排,目标明确,可以使学生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二、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在信息技术课中纸上谈兵的方法行不通的。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教学效果的体现是看学生是否能上机操作,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

4、知识。教育部2000年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因此,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要让学生知道自己上机做什么,要明确将要完成什么任务,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进行操作。例如,在学习设置幻灯片背景时,我将整个学习的过程设置为三个任务:一、制作一组关于“我的学校”的幻灯片(三张),要求围绕主题,内容完整设置背景,美化幻灯片,内容可以阅读书本93页。三、可以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使幻灯片更生动。设计这样的任务,使学生在每一个任务中都知道自己要去做

5、什么,这样学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才会有的放矢,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三、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在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任务时,应该预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甚至前测,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会导致上课过程中学生不能自主完成任务。同时,任务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相同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的能力、家庭的环境也大不相同。比如有的学生家庭中自备了电脑,对电脑相比较而言操作就比较熟练,而有些农村孩子家庭中由于条件所限还没有具备电脑,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不

6、多,操作就相对显得生疏。了解了学生的特点,设计的任务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完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后,我设计了一个“制作电子小报”的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用电脑设计一张电子小报,把自己从学习信息技术以来所学到的知识,都体现在这张电子小报上。要求:格式要正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美观,要能打动别人,让别人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等。这个任务就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统一而有个性的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任务的多样性,即:要适当设计一些适合少数学

7、生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个别学习也好,协作学习也罢,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完善和深化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相互的探索、交流中,增长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插入表格这个内容时,可以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拓展任务:①插入图片做插图或者背景、艺术字标题、自选图形。②个性化的修饰。拓展任务让学生按自己的意图进行修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总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要仔细研究每个知识点,设计合理、合适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喜悦中达到教学的目标,得到自我的发

8、展与提高。【参考资料】[1]《全日制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