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止于“试”或“不试”的争议[论文]

不应止于“试”或“不试”的争议[论文]

ID:24031579

大小:1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不应止于“试”或“不试”的争议[论文]_第1页
不应止于“试”或“不试”的争议[论文]_第2页
不应止于“试”或“不试”的争议[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应止于“试”或“不试”的争议[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应止于“试”或“不试”的争议不应止于“试”或“不试”的争议汪琼公开课要不要试教?这问题真需要从头说起。对教学新手而言,不要说公开课,就是家常课,要想备好课也要空堂试教,至少要在心里静思默想几个来回,否则恐怕没人敢进课堂。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就算是教学骨干,要做好平衡也不是易事。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不试一试,不请同行或高人听一听、指点指点,怎能心中有数?公开课多借班上课,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没有与不同班级打交道的经验,走进陌生班级又如何能应付自如?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但认识自己恰恰是人类永恒的难题,没有一次次跌跌撞

2、撞的试教,又怎能准确定位自己、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公开课多在公开、陌生的环境中施教,与平时关起门来上课大不一样,如果不在试教中培养面对陌生环境、多样人群的勇气与底气,谁敢虎头虎脑拿起话筒就上课?今天小语界众多名师,多是从公开课、赛课中成长、成名的。由此看来,反复试教的确是将璞玉打造成精美玉器的必备工序。万类霜天竞自由,课堂的美丽与魅力,取决教师与学生的个性绽放。如果抹去执教者的独特思考、风格特色,千人一面、千课一色也就不足为怪。如果忽略学生的个体感受,公开课也就异变为毫无价值的虚华闹剧。但这一切,都似乎与是否试讲没有必然联系!笔者曾十分

3、狂热地“追”过一位名师,第一次听他上公开课激动得泪湿衣襟。此后十年跟着他的课堂、专著慢慢成长,但最后却渐行渐远。不是他不好,是我的教学观念在逐渐转变。如果看不到学生生命在课堂中千姿百态、活泼生动地奔流,再好的课也只是老师个人秀场,学生只是教师表演的配角,这样的课对我已不再有半点吸引力。相反,听过台湾一节语文课,老师真就只是组织者与引导者,孩子们沉浸其中剪贴拼画写。我凑过去挨着围成一团合作学习的孩子们坐下,几乎能听到智慧噼噼啪啪地响,生命嘎吱嘎吱地长。可惜,当时许多听课老师纷纷退场,对这样太不绚丽、太没悬念、闹哄哄的课堂不感兴趣。课结束

4、时我想跟执教老师说点什么,但她神情落寞,连交流的兴致都没有,直到听到我说了句“谢谢您,让我看到真正的生本课堂”,她才眼神一亮。我一直在想:何谓好课?学生也该有点发言权吧?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这些年我们研究透了吗?据我观察,孩子们最喜欢的往往不是课上得最好的老师,而是那些真正看见、懂得、体谅他们的老师。而这一切,与执教者教育理念、教育情怀密切相关,与试不试教没有半点关系。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我们理应由公开课“试”或“不试”之类的争议再向前一步,鼓励更多有个性有思想有底蕴有情怀的老师,用热爱去启发热爱,用思想去启迪思想,

5、用生命去孕育生命;调整我们的观课视角,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状态,关注他们的成长需要,为他们构建更丰富多彩更适合他们成长的课程。至于此间要不要试教,试教几次,还是由老师自己说了算吧!(安徽省安庆市高琦小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