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

ID:24042144

大小:11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12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_第1页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_第2页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_第3页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_第4页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中国历史简表中国外国史前时期(距今约17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距今七八千年,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作,平均消费。夏朝(公元前2070年—前1600)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私有制取代公有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约公元前2000年-前12世纪   爱琴文明。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政治上:皇位实行兄终弟及制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经济上:使用贝壳做货币;商朝人善于经商,工商食官;出现

2、少量青铜农具,但是价格昂贵文化科技:出现甲骨文。现存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司母戊鼎出现原始瓷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    古希腊“荷马时代”。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核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在政治方面体现为分封制。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含义: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经济上:井田制(奴隶制贵族土地所有制);◆文化上:周礼出现铁器,懂得开沟排灌,除

3、草培土,怄制绿肥,治虫灭害。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雅典城邦建立。小国寡民(城邦制度的特点)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政治上: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变法。楚庄王问鼎(表明周天子王权弱,诸侯挑战分封制)◆经济上: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公元前594年,鲁国“初锐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垄作法开始出现,钢剑出现。◆思想文化上:考子创立道家学说。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思想精华:辨证思想。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有保守部分,也主张改良。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任意刑杀。约公元前6世纪左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后

4、编定成书。“克己复礼”,“性相近”孔子政治思想倾向:使天下安定,以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公元前594年梭伦开始改革:内容—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意义—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公元前508年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公元前495前429年伯利克里时代;A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体公民B、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思想性质: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包含民本思想,具古典人文主义性质。老子:①认为世界万物本原是“道”;②强调一切应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5、,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早期儒学特点:带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多数为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政治主张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民贵君轻。人性论:性本善。荀子:政治思想:仁义、王道、君舟民水人性论:人之性恶。庄子: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哲学基础)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法治、变革精神)墨子:治国主张“尚贤”;主张“兼爱”“非攻”“节检”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C、五百人会议是最高行政机构,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D、陪审法庭是

6、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E、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政治:1、魏国李悝变法(最早强大)2、楚国吴起变法3、秦国商鞅变法(影响最大)◆经济:1、农业:1)铁犁牛耕在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中国传统农业基本特点: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其五:经营方式——“男耕

7、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3)通过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最终确立。2、手工业:三种形态出现: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战国后期已经能制造钢剑。3、商业:商品交换发展,私商出现,范蟸——商业始祖◆思想文化:1、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条件:春秋战国,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政治上、经济是、阶级关系上、思想文化),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活跃。学派:主要有儒、墨、道、法家等。代表人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