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

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

ID:24112194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_第1页
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_第2页
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_第3页
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_第4页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本文的宗旨从《马氏文通》开始经过90多年的研究,汉语语法中仍然有许多基本问题未能解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为了给汉语语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必要屏除一切先入之见,从零开始进行细致的元理论分析,弄清语法的本质是什么,语法中必要的概念是什么,各种概念之间有什么依存关系,可能采取的工作方式又是什么。元理论分析必须从一定的假设入手。本文的论证思路是,首先提出语法的一种定义。这种定义规定了语法的样式,或者说规定了语法模型的一种类型。然后分析在这种定义中假定了哪些东西,那些东西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和语法学者的一些

2、观点,研宄可能进一步引入怎样的一些假设,推演从每一种假设可能得出的结论和可能采取的工作方式。需要说明的是:1.在元理论分析中,逻辑关系特别是公理系统的一致性是仲裁。任何观点都只是假设,没有先天的权威性。即使是公认的观点,不管它有多么悠久的历史,只要它跟另外一些已被论证所肯定的观点矛盾,就必须修正。2.元理论分析要求有系统性,不能断章取义。一种观点可能在某些假设之中成立,在某些假设之中不成立,这跟它本身对不对无关。要肯定或否定一个观点,就要拿出一个论证系统来,不能贯串成系统的东西无所谓对不对。所以不能孤立地讲哪种观点可行,哪种观点不可行。3.元理论

3、分析肯定公理系统有多样性。本文只是试图研究为汉语建立语法模型可能采取的一种方式而已,不排斥其他的方式一一事实上目前汉语语法模型是太少而不是太多。但是一切语法模型在宣告自身的存在时,都不能不考虑要不要具有系统性。不要系统性、只作零散的局部描写也未尝不可,但是不能否认当前缺少的是具有系统性的汉语语法模型。4.本文是关于汉语语法元理论研宄报告的选段和缩写。限于篇幅,既不能铺陈语料,也不能全面论述。为了保证有一定的可读性,尽可能不使用技术性的语言,也尽可能简化论证过程。文中语句不详之处,可参看笔者的其他文章。5.本文从语法的定义开始推理,文中出现的某些命

4、题虽然以往有人提过,但不是以这种论证方式提出来的。所以在本文的论证中肯定或否定的论点在别的场合不一定成立,也不一定不成立,对此本文不打保票。为防引起误会,一般不注出处。1语法的定义1.1从传统的定义开始在语言学中,语法可以有多种定义,包含的内容也可以有很大差异。不同语法理论或语法模式的共识是语法描述使用语言中的小单位构成大单位的方式,差异则主要体现在(I)语法中的小单位和大单位是什么东西,(II)怎样描述用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组合过程。如果求同存异,那么下列传统语法定义所研究的内容仍然是目前各种语法模式的核心部分至少也是重要的基础。定义G:语法研究

5、词形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1.2语法规则我们把由定义G确定的语法模型叫作语法模型G。根据定义G,模型G中包含的语法规则(R)有两种类型:R[,1]:W—WnJ2,rLw,nJ1±,rLwrt:nJ2,rLR…,W[,n]}->PR[,1]是词形变化规则,说明怎样由词W求出它的变化形式W;R[,2]是用词造句规则,说明怎样由若干个词{W[,1],W[,2],…,W[,n]}组成一个单位P,P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由词造句过程中产生的中间单位,但不是词。[(1)]例如,对于汉语动词“吃"而言,它在句子中可能出现“吃了"、“吃着"、“吃过"等形式

6、。如果我们把“了、着、过"看成汉语动词的词形变化成分,那么由“吃"产生“吃了"等形式就可以使用规则R[,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