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加密与破译

密码加密与破译

ID:24165896

大小:19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密码加密与破译_第1页
密码加密与破译_第2页
密码加密与破译_第3页
密码加密与破译_第4页
资源描述:

《密码加密与破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密码的加密与破译密码学是在编码与破译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尖端技术科学。它与语言学、数学、电子学、声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等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它的现实研究成果,特别是各国政府现用的密码编制及破译手段都具有高度的机密性。中国古代秘密通信的手段,已有一些近于密码的雏形。宋曾公亮、丁度等编撰《武经总要》“字验”记载,北宋前期,在作战中曾用一首五言律诗的40个汉字,分别代表40种情况或要求,这种方式已具有了密本体制的特点。   1871年,由上海大北水线电报公司选用6899个汉字,代以四码数字,成为中国最

2、初的商用明码本,同时也设计了由明码本改编为密本及进行加乱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各种比较复杂的密码。   在欧洲,公元前405年,斯巴达的将领莱杉德使用了原始的错乱密码;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皇帝凯撒曾使用有序的单表代替密码;之后逐步发展为密本、多表代替及加乱等各种密码体制。   二十世纪初,产生了最初的可以实用的机械式和电动式密码机,同时出现了商业密码机公司和市场。60年代后,电子密码机得到较快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使密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密码破译是随着密码的使用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1412年,波斯人卡勒卡尚迪所编的百科全书中载有破

3、译简单代替密码的方法。到16世纪末期,欧洲一些国家设有专职的破译人员,以破译截获的密信。密码破译技术有了相当的发展。1863年普鲁士人卡西斯基所著《密码和破译技术》,以及1883年法国人克尔克霍夫所著《军事密码学》等著作,都对密码学的理论和方法做过一些论述和探讨。1949年美国人香农发表了《秘密体制的通信理论》一文,应用信息论的原理分析了密码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自19世纪以来,由于电报特别是无线电报的广泛使用,为密码通信和第三者的截收都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通信保密和侦收破译形成了一条斗争十分激烈的隐蔽战线。   1917年,英国破译了德国外长

4、齐默尔曼的电报,促成了美国对德宣战。1942年,美国从破译日本海军密报中,获悉日军对中途岛地区的作战意图和兵力部署,从而能以劣势兵力击破日本海军的主力,扭转了太平洋地区的战局。在保卫英伦三岛和其他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中,密码破译的成功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事例也从反面说明了密码保密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我国明确规定严格禁止直接使用国外的密码算法和安全产品,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外禁止出口密码算法和产品,所谓出口的安全的密码算法国外都有破译手段,二是恐怕国外的算法和产品中存在“后门”,关键时刻危害我国安全。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密码工作,

5、有的设立庞大机构,拨出巨额经费,集中数以万计的专家和科技人员,投入大量高速的电子计算机和其他先进设备进行工作。与此同时,各民间企业和学术界也对密码日益重视,不少数学家、计算机学家和其他有关学科的专家也投身于密码学的研究行列,更加速了密码学的发展。3.3RSA体制的数学基础定理1(Fermat定理)如果是一个素数,则必有,对任何整数(10.1)或,对任何整数(10.2)证明:命题(10.1)与(10.2)的等价性是明显的,我们只要证等式(10.2)就可以了。因为对任何整数总有(10.3)以下我们用归纳法证(10.3)当时,(10.2)显然成立。因为这时

6、由(10.3)式可得如我们假定当时命题成立,证当时命题成立,因为由(10.3)式可得其中第一个等式由(10.3)式得到,而第二个等式由归纳法假定可得,所以定理得证。定义3记为小于整数且与互素的整数个数,这时称为欧拉函数。定理2如果,且是两个不同的素数,那么证明记为集合的两个子集,且分别是的倍数,这时有,,其中表示集合的元素个数,而表示数的整数部分。这时有因此有而其中分别表示集合的余集,故定理得证。定理3如果,且是两个素数,那么证明由定理1可得,对任何整数有,这时因此是的倍数,也就是有。定理得证以下记,其中是变数,因此这是函数是易计算的。定理4如果,且

7、是两个不同的素数,而满足方程式那么是上的1-1变换,且互为逆变换。证明由的定义可知,总有一个整数存在,使成立。这时由定理3可得此即它们互为逆函数,因为关于函数的1-1性由以下讨论可得。如果,那么必有,否则,成立,那么必有,这与的定义矛盾,定理得证。3.4RSA数字签名数字签名的目的是使接收者能够确证发送者的签名,但不能伪造;发送者发出签了名的消息给接收者后就不能否认他所签发的消息,一旦收发双方就消息内容与来源发生争执时,应能给仲裁者提供发送者对所发消息签了名的证据。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中签署文件,商业上签定契约和合同以及日常生活中在书信、从银行取款

8、等事务中的签字,传统上都采用手写签名或印鉴。签名起到认证、核准和生效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希望通过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