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治与法治思想渊源

论人治与法治思想渊源

ID:24206355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论人治与法治思想渊源_第1页
论人治与法治思想渊源_第2页
论人治与法治思想渊源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人治与法治思想渊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人治与法治思想的渊源2005-6-2111:06:21来源: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有关“人治”与“法治”的争论由来已久。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人治”思想逐步被否定,“法治”观念渐入人心。1999年三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载入宪法。这是党和人民对法治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实践上的突破,同时也体现了建设法治国家的决心和信心。至此,“人治”“法治”之争始有定论。       一、人治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       它产生于小农经济基础之上,按照最高统治者个人意志实施国家管理国家。在实行“人治”的国家中,一切依最高掌权者个人意志

2、甚至个人的喜怒哀乐为转移,国家的安危治乱,盛衰兴亡完全取决于最高掌权者是否“贤明”。它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国王或皇帝一人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实行个人专制或独裁;第二,国王或皇帝“言出法随”、“口含天宪”、“一言立法”、“一言废法”;第三,国王或皇帝凌驾于国家和法律之上,行使权力不受任何制度和法律的限制;第四,法律的实际作用取决于国王或皇帝是否重视法律,以他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实际上这种存在了几千年的“人治”向人们展示的仅仅是这样一种治理国家的方法或制度:掌握国家权力的国王或皇帝个人决定着国家的盛衰兴亡,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马克思曾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下国王

3、一人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的治国原则,作过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指出,普鲁士国王的“心意和愿望”就是“国家的根本法律”。事实上,在普鲁士,国王就是整个制度,在那里,国王是惟一的政治人物。总之,一切制度都有由他一个人决定。“他所做的和所想的”就是“普鲁士国家所做的和所想的”,统治着他的全体臣民的,不是那合理化的法律,而是那充满了感情的国王的活的心灵。这就是马克思对封建制度下“人治”的生动而真实的描绘。       马克思还分析了封建专制及其人治产生的经济根源——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

4、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他们共同的生活条件,使他们形成一个阶级。但是“由于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有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任何的共同关系,形成任何全国性的联系,形成任何一种政治组织,所以他们就没有形成一个阶级。因此,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所以,归根结底,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将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一人身上,靠主宰自己的权威的施舍过日子,这种小农经济

5、决定的小农意识,恰恰是封建专制政体及其“人治”长期存在而又具有深远影响的原因之一。       二、人治之所以有这样悠久的历史,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       在中国,儒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人治”的观念,但从他们的实际主张上看,他们是倡导将人治作为治理国家的方法的。孔子说过:“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在这里,孔子并不是一般地讲人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而是说,国家的盛衰兴亡取决于有无贤明的君主。荀子作为儒家的继承人,在“为政在人”的观点上与孔子如出一辙。他提出“有治人,无治法”。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人而不是法。”“法者,法之端也”。虽然治

6、理国家也需要法,但“君子者,法之原也”。法是人制定的,仍然取决于作为统治者的君子。由于国事复杂多变,法律不可能概括无遗,又不能临机应变,这完全仰仗君子来解决。有了君子,即使有法不至,职不通的地方,也可以“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与儒家针锋相对的法家韩非子指出,“无威严之势,赏罚之法,虽尧舜不能以为治”。即使有尧舜那样的贤君,也不一定能治理好国家。而非圣贤的“中主”只要能“抱法去势,”也能治理好国家。“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可见,法家比儒家更重视法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但韩非子所构想的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法治”与今天的法治是根本不同的。 

7、      在西方也曾出现过类似我国儒家的人治主张和人治制度,古西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倡导“贤人政治”,主张由一个有智慧的哲学家当国王,来治理国家。他认为“在各种政府形式中,只有一种政府形式是最妥当的,它是真正的政府,这种政府的统治者懂得科学,而不是不懂得科学。至于这种政府是否要受法律统治,那都是无足轻重的。”与我国儒家不同的是,柏拉图并不赞成建立君主专制政体,而主张建立一种混合政体。但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人治总是同专制或独裁政体相联系的。历史证明,作为治理国家的方法的人治是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