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水稻褐变穗防治效果研究

不同药剂对水稻褐变穗防治效果研究

ID:24209211

大小:67.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不同药剂对水稻褐变穗防治效果研究_第1页
不同药剂对水稻褐变穗防治效果研究_第2页
不同药剂对水稻褐变穗防治效果研究_第3页
不同药剂对水稻褐变穗防治效果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同药剂对水稻褐变穗防治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药剂对水稻褐变穗防治效果研究摘要:通过不同药剂对水稻褐变穗相对防治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4种药剂中对水稻褐变穗相对防治效果最好的是50%多菌灵,相对防效5%,水稻产量最高,达到553.4kg/m2,较对照增产46.Ikg/m2,增产率9.5%。关键词:水稻;褐变穗;防治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空育131。1.2供试药剂:多抗霉素、加收米、多菌灵、甲基托布1.3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科技园区,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11.4g/kg、碱解氮130.9mg/kg、有效磷26.8m/kg、速效钟12

2、0,lmg/kg,pH值5.9,老稻田井灌区。1.4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共设5个处理,5月13日插秧。处理1:3.5%多抗霉素100毫升/亩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兑水15-20升茎叶喷雾。处理2.2%加收米80毫升/亩,在水稻孕穗末期、抽穗期、齐穗期施药防治兑水15-20升茎叶喷雾。处理3:50%多菌灵80克/亩,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兑水15-20升茎叶喷雾。处理4:甲基托布津90毫升/亩,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兑水15-20升茎叶喷雾。处理5清水对照。1.5生育进程调查2.1气象条件2013年

3、终霜期4月23日,较2012年提前10天,初霜期在9月25日,无霜期157天全年活动积温为2846°C。5月上旬气温较低,下旬气温回升。6月份日照时数同去年相比减少,7月份日照时数同去年相比变化不大。2.2各处理对水稻褐变穗的影响实验中可以看出,处理3防治效果较其他处理明显,防治效果达5%。其次是处理1和处理2防治效果好,处理4的防治效果最低达2%。3药效计算方法药效按式(1)、式(2)计算: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X100病情指数计算按式(1):2.4水稻褐变穗分级标准(以粒数为单位)0级无病1级:感

4、病稻粒数少于5个(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6%以下)3级:感病稻粒数少于6-10个(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7%-13%)5级感病稻粒数少于11-30个(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14%-38%)7级感病稻粒数少于31-50个(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39%-63°/o)9级:感病稻粒数少于50个以上(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64%以上2.5调查方法调查点固定,每小区五点取样,每点查连续的10穴中的10株固定调查,施药前、末次施药后15天个调查一次。2.6室内考种处理4株高、穗数最高。结实率最高的是对照,迗88.7%。千粒重最高的也是对照达26

5、.8go产量最高的是处理3,达553.4kg//m2。3结论通过试验得出,在施用4种杀菌剂后水稻的防病效果与最终产量均有明显的增加。使用多抗霉素、加收米、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分别在水稻孕穗期、齐穗期、抽穗期15天进行喷药,施用多抗霉素、加收米、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的处理在孕穗期、齐穗期、抽穗后4个病害容易发生和传播的关键时期进行施药,有效防止了水稻褐变穗的发生和传播。在产量方面,施用多抗霉素、加收米、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后增产率为1.6%、6.7%、9.6%、55%增产较为明显。可见在防治水稻褐变穗方面抓住时机、合理用

6、药是最为关键的一大措通过不同药剂对水稻褐变穗相对防治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4种药剂中对水稻褐变穗相对防治效果最好的是50%多菌灵,相对防效5%,水稻产量最高,达到553.4kg/m2敲对照增产46.Ikg/m2增产率9.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