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学校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分析学校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ID:24329264

大小:6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分析学校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1页
分析学校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2页
分析学校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3页
资源描述:

《分析学校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学校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哈尔滨市南岗I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目的:对学校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方式进行调查。方法:抽选我市某校1000例学生,所有人员均为2015年3月-2015年7月间的在校生,调查学生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状况,根据学生疾病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月间1000例在校生,调查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生率为1.5%,对照组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生率为10.7%,比较存在

2、明显差异,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能够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对保证师生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预防措施食源性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也是最为流行的疾病之一,木病诱发因素非常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近年来,随着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多,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很容易呈现流行性趋势,威胁学生安全。为此,我们在2015年对学校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方式进行调查,旨在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保证学生、教师的人身安

3、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我市某校1000例学生,所有人员均为2015年3月-2015年7月间在校生,将其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月间1000例在校生,将其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学生年龄为13-17岁,平均年龄为(15.6±1.8)岁,男性551例,女性449例,所有学生均为在校人员,无基础疾病;对照组学生年龄为13-17岁,平均年龄为(15.4±1.6)岁,男性553例,女性447例,所有学生均为在校人员,无基础疾病,两组人员一般情

4、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2一般方法1.2.1制定相关制度:学校首先要从制度着手,严格制定校园用餐制度、食品安全制度。要将所有的制度发放给各个阶层管理人员手中,包括食堂、超市,同时要发放到每个班级中,确保所冇人员能够熟悉制度内容。学校内工作人员要按吋体检,获得健康证明。超市、食堂营业前务必要通过卫生部门审批。所奋过期食物要予以销毁,不可出售,一旦发现销售要立刻取缔其营业资格。1.2.2加强宣传教育:校方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因素,同吋也要对食品从业人员、教师进行宣传

5、教育,加强食品安全意识。1.2.3食品安全检查:校方要按吋联合卫生部门对校内食品安全进行检査,同吋要不定期进行抽查,对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勒令其改善,若情况严重要上报卫生部门。1.2.4做好登记、管理制度: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査,并要按时进行记录,若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学校进行处理。1.3效果观察对管理前后学校食源性疾病发生率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1.4数据统计文中数据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

6、意义。1.结果两组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生率为1.5%,对照组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生率为10.7%,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2.讨论食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有着非常严重的威胁,近年来,学生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了师生的健康[1]。由于校园人群较为密集,因此发生集体性食源性疾病的几率非常高。学生在就餐、饮水的过程中若饮用不合格的水源或吃入不干浄的食物,则很容易导致疾病发生。ii由于学生体质不同,对疾病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因此,加强日常卫生的管理是非

7、常有必要的[3】。我们在对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后制定了一系列的预防、控制措施,并调查了开展控制、预防措施后的情况。在调查结果中显示:观察组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生率为1.5%,对照组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生率为10.7%,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后,学生发生食源性疾病的几率明显下降,因此,可以认为此项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我们认为,在对硬件进行管理的同吋也要对软件进行管理,要引进现代化技术对食物的安全性进行监控,从源头上杜绝疾病发生。也可以与其他学校建立相

8、关信息传递网络[3】,对不合格的食物、水源进行通知,加强信息流通,保证师生安全。总的来说,积极、冇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能够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对保证师生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刘晓红.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0):146-147.[2】张豫梅.学校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7):25-26.[3】李泰然.中国食源性疾病现状与管理建议[」].中华流行病学杂,2003,24(08):651-6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