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浅谈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ID:24390132

大小:5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谈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创新_第1页
浅谈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创新_第2页
浅谈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创新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创新魏建明吴玫甘肃省高台县解放街小学734300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简称阳光体育运动。旨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全面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的深入实施。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新的体育(体育与健康)

2、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善当前小学体育教育薄弱的现状、创新体育教学,成为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小学体育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教学思想,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创新教学思想1.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让新课程只有超前的牛.命力,就要不断地创新,必须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丰富新课程

3、。体育教学创新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从体育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研宄。体育教学不仅从形式上还要从骨子里进行创新。涉及到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一切陈旧的、阻碍体育教学发展的东丙都要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1.优化师生关系,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互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作他们的良师益友,营造一种民主、平等、活

4、泼的教学环境,以达到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提高了教学质量的0的。比如,我在力量联系时,就和我的学生比赛俯卧撑,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二、创新教学方法1.运用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指利用学生都知道或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导入课堂中,经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J中去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练4“障碍接力”这个游戏吋,我将其改为经典抗日故事“鸡毛信”,在这个游戏中,“我”要穿过层层障碍物,绕过“敌人的封锁”、爬过“山坡”、跳过“小河”,最后顺利把情报送到“红军叔叔”手里。学生在

5、练习中如身临其境,兴致高涨,既掌握了动作要领,又培养了克服闲难的精神。2.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逐步走进校门,进入了课堂。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一堂课要重复很多次,既浪费吋间/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它将图像、声音和文字有效地结合起来,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4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学中也可利用这一点。如在学习韵律操吋,配上轻松活泼富

6、冇节奏感的音乐;学习武术吋放一段《中国功夫》;练习中长跑或竞走吋,放一段《运动员进行曲》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三、分组教学,因材施教1.分组教学是中学体育课的普遍形式,它能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增加学生练习次数,有利于教师安排课的内容,完成课的任务。1.小学体育课男、女应该分班教学。没有条件分班的学校,分组教学可以弥补不足,男女分开教学,区别对待,奋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课任务的完成。2.小学体育课,分组轮换形式比分组不轮换形式教学效果好;在分组轮换方式中,两组一次轮换又优于其他方

7、式的轮换。四、开发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就要不断地开发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学生除了参加《标准》上特定的体育活动外,还要积极扩展课程资源,广泛引进时尚的、受同学们欢迎的新兴体育项0。通过引进和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J兴趣,实现新课程的0标理念,又有利于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教材内容,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教学风格。例如我在开学初,学校安排推广的《第三套小学生广播操》教学中,充分考虑我校专业体育教师缺乏、学生基础差、人数多的客观条件,用一名专业老师负责整套操动作的教授,一名兼职体

8、育教师负责纪律安全管理,一名专业教师负责方阵的调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何敏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风华吴晓农《体育教学应唤起学生主体意识》.中国学校体育,2000,3。[3】刘嘉《浅谈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育改革》[」].体育教学,2003,1。[4】教体艺【2006】6号。[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