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行为,体察动机——读茅海建《戊戌变法史

考证行为,体察动机——读茅海建《戊戌变法史

ID:24395217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考证行为,体察动机——读茅海建《戊戌变法史_第1页
考证行为,体察动机——读茅海建《戊戌变法史_第2页
考证行为,体察动机——读茅海建《戊戌变法史_第3页
考证行为,体察动机——读茅海建《戊戌变法史_第4页
资源描述:

《考证行为,体察动机——读茅海建《戊戌变法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考证行为,体察动机——读茅海建《戊戌变法史【简介】谢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编审。(北京 100006)【摘要题】文评与书评【正文】最近,生活读书新知3联书店出版了茅海建教授的论文集《戊戌变法史事考》(以下简称《史事考》)。我对于戊戌变法史只略知皮毛,当然不能对书中的诸多学术观点妄加评论,但另1方面,我作为1个中国近现代史学术期刊的专职编辑,拜读之后,确也产生了不少联想想到了近些年所看到的1些来稿和论著。故此文只能算是1篇读后感。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研究园地中,戊戌变法绝对说不上是处女地。远的

2、不说,近5610年来,先是作为3大革命高潮的1个组成部分,后是作为近代化4个阶梯的1级,被众多专家反复耕耘,只是这几年似乎有些冷。我主观揣测,这种冷也许是因为实在找不到问题了,试想,研究者无惑,又焉能热得起来?于是,人们就经常能看到1些边边角角、偏而又偏的题目,读起来颇感食之无味(那些小题大做,从小题目中开发出大意义的文章除外)。但茅教授竟写成1本洋洋52万言之大著,而且在我看来,提出并解决了许多有深度的学术问题。由此我得到1个启发,就学术研究而言,拓荒固然是1条途径,但精耕熟地更可能高产。就是说,新

3、题目容易做出新意,但也容易浅;而做老题目,虽说不易出新,可1旦做出来了,有时会很深,能揭示1般人不大容易看出来的东西。《史事考》所提及的研究论著甚多,这1方面反映了研究成果之丰富,另1方面也反映了茅教授严谨的学风。他说:我1直认为,研究的递进,不过是踩着先进者的肩膀往上爬而已。(第162页)这是实话,但往上爬3字也并非可以轻易做到。《史事考》在涉及前人研究时,不但介绍论点,而且列出论据,甚至分析其论证的理路,即是在什么样的范式或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什么样的逻辑得出的结论。看出论点、论据均非难事,而看出论

4、证理路却并不容易,因为原往往并不明言(甚至其本人也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近年来史学界提倡学术规范,但相当1部分论著只是粗略地提到已有观点,连其论据尚未涉及,何论理路!在我看来,这个理路才真正是先进者的肩膀,如果连肩膀也没有看到,又怎么往上爬呢?走笔至此,我想说明1下,下文提到的戊戌变法研究,对于哪些是前人的贡献,哪些是茅教授的新贡献,在《史事考》中区分得10分清楚,而我为了行文的方便,尽归于茅教授名下,祈读者鉴谅。另外,《史事考》在做出判断时用词严谨,极有分寸,而我在转述时很可能未体会出茅教授的深意,将

5、只有7分把握的猜测说成有10分把握的断言。所以如果想了解他的观点,还是要读《史事考》。大学排名    1《史事考》对史料极为重视,而对档案的重视又远过于私家著述或野史。关于私家著述,史学界有所谓所见、所闻、所传闻的说法,所见指系当事人或目击者,所闻指同时代人的记载,所传闻当然就是后人做的了。史料价值随时间距离的拉长而趋低,但即使是当事人的说法也不1定靠得住,如有些宫闱秘史,作为外人的野史的,写出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他何以知之?因此对私家著述,纵使合情合理也不可遽信。《史事考》第51-56页考察的荣禄

6、调兵1事可作范例。8月初1日,光绪帝召见袁世凯,并将之由按察使晋升为候补侍郎;初3日,康党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并派谭嗣同去袁处商谈此事;同日,荣连发3电给总署,称英俄将开战,英舰7艘泊于大沽,并调动聂士成军,又电令袁马上回天津,整备听调。实际上,英俄将开战、英舰泊大沽全是假的。于是,康有为、梁启超、苏继祖、赵炳麟皆称,袁世凯的晋升引起了后党的警觉,荣禄遂造此谣,并准备以武力制袁。荣谎报军情、调兵、令袁回津事实俱在,时间、事理均合;康、梁等人即使不算当事人,至少也比1般的时人更了解内情;4人立场不同

7、,分别记述,而皆称荣禄造谣。有了这些,后来的研究者接受康有为等人的说法自属顺理成章,但先是黄彰健,后是茅海建却不满足于此。《史事考》首先在时间上做文章,认为荣禄在得到袁晋升消息的同1天与其部属(聂士成等)达成攻守同盟,是相当困难的;而且,盛京将军依克唐阿、上海道蔡钧都有类似电报,即使荣能够控制其部属,从事理上讲也无力控制依、蔡2人;荣1边造谣,1边又要求总署以此谣言诘问英国公使,这在情理上不通;荣若造谣,便不会随即派员核明塘沽并无英国军舰;更何况当时此类流言甚多甚广而影响很大,在乡闲居的杨度就信以为真

8、,连康有为本人也在其代拟的奏折中以之作为论据。故而结论便是:荣禄只是得到了不正确的情报,报告了不正确的传闻,他并没有造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