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舞蹈审美与族群文化

小议舞蹈审美与族群文化

ID:24432625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小议舞蹈审美与族群文化_第1页
小议舞蹈审美与族群文化_第2页
小议舞蹈审美与族群文化_第3页
小议舞蹈审美与族群文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议舞蹈审美与族群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议舞蹈审美与族群文化:丰富的舞蹈种类呈现多样的审美追求,根源在于他们所属的族群文化的差异。一种文化孕育一种舞蹈,族群文化在舞蹈身上深深地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审美印记。把握族群文化解读舞蹈之美,站在远古文化的立场分析早期舞蹈,踏着当下文化的足迹阐释现代舞蹈,是探寻舞蹈审美差异的人类学溯源。  关键词:舞蹈审美;族群文化  :J701:A:1005-5312(2011)32-0127-01    一、激烈碰撞的舞蹈审美视角  纵观中西舞蹈发展史,不难发现,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在审美追求上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中国古典舞蹈呈内聚性,主静,体势呈现回旋状

2、态,西方芭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呈放射性,主动,体势呈现离心、外开状态。此外,中西方古典舞肢体运动一“圆”一“直”、一“曲”一“立”的审美态势也激烈碰撞。中国古典舞肢体采用“拧、倾、圆、曲”的运动法则,而西方芭蕾则表现为“开、崩、直、立”的美学原则。  即使在中国本国内部,由于多民族国家的特殊属性,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也有着多方位的审美取向。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姿态、风格有时会有相似的审美追求,但一定不会出现完全相同的状况。比如,朝鲜族和傣族舞蹈都存有含蓄内敛的特质,但却具有明显的差异。朝鲜族重视外柔内刚下的含蓄内敛,傣族强调安详舒缓中的含蓄内敛

3、;朝鲜族重视内心情感表达的含蓄内敛,傣族强调造型雕塑感的含蓄内敛;朝鲜族在奔放中有着含蓄;朝鲜族深沉的外表予以含蓄的表达,傣族娇美的内心予以内敛的抒发,同为含蓄内敛,不同之处显然。  中国有着数千年封建发展史,前后经历了数十个朝代更替,每一朝都有独特的审美视角,即便近乎临近的朝代,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追求,唐代舞蹈灿烂辉煌,九、十部乐斑驳陆离、高雅气魄;“法曲”、坐立部伎青春纵横、欣欣向荣。健舞颇具潇洒、软舞曼妙轻柔、《霓裳羽衣》虚幻缥缈、《秦王破阵》气势恢弘,整个唐舞呈现雍容瑰丽的美学追求。到了宋代,尽管对唐舞多有继承,整体审美观却与唐代

4、大相径庭。  二、审美差异与族群文化印迹  舞蹈审美差异之所以迥异多变、千姿百态,恐怕要从族群文化中寻觅溯源了。  从横向来看,族群文化好比物质基础,由群体长期磨合并流传发展而来,舞蹈审美恰似建立在它之上的上层建筑,并取决于物质基础的性质。比如,中西方分别在“集体”文化和“个人”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刚柔相济”和“直线棱角”的审美上层建筑。中华文化以仁道为核心,追求和谐,使天人之“和”成为美的最高境界,使动静虚实的对立统一和内收的整体动势成为美的基本形式;西方文化倡导个性张扬和支配意识,因而上层建筑追求“开绷直立”和“离心放射”的审美观念。  

5、从X状来看,地域特色、风土人情等族群文化以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该民族舞蹈审美的总体取向,尽管审美观上有时存在交集现象,也会因具体文化差异而显著不同。比如,胶东妇女由于爽朗中带舒缓的性格使“三道弯”具有“三弯九动十八态”的特征,东北妇女由于俏皮、喜欢逗趣的心理特征使“三道弯”具有艮劲儿、浪劲儿、美劲儿。  从纵向来看,由于历史变迁、社会更替,同一族群文化会改变发展,舞蹈审美也会随文化的改变而改变。停留在落后族群文化基础上的舞蹈审美难以在新的文化中立足;新的族群文化会冲破旧的舞蹈审美,强迫其与之同步。就像同属中国封建族群的唐宋文化由于历史变迁发生改

6、变,舞蹈审美也形成反差。唐代国力强盛,意气风发,族群文化整体基调决定了瑰丽雍容之美,到了宋代,国力衰退,饱经沧桑,舞蹈则尽显纤弱袅娜之意。  三、把握族群文化解读舞蹈之美  人类学家发现,无论生活如何简单,族群都能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并毫无例外的有他们特殊的艺术表达。诞生在语言之前的舞蹈初期十分简单,美感元素也相对较少,却是早期人类促进族群团结,开发大脑思维,满足审美需要的首选,舞蹈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作为文化的历史的现实的存在,承载着族群文化的精髓,担负着承前启后的族群文化传播的神圣职责。对于今人来说,离当代较远的舞蹈似乎略显陈旧,难免有审美

7、代沟,但是,倘若这些舞蹈的深层内涵得不到充分挖掘,人类会丢掉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真正把握一个族群的舞蹈,需要站在族群整体文化基础上,用该族群人的眼睛去窥探。比如苗族姑娘头戴银饰的服饰文化,使得走路时上身注意控制,头部相对稳定,步履稳健,小心谨慎,从而形成扭腰摆胯、脆而不拖、稳而不沉、健而不俗的舞蹈风格。苗族舞蹈的审美意识源于族群文化中的服饰文化。站在族群文化的视角解读苗族舞蹈体态特征,一方面能洞悉苗族扭腰摆跨的审美取向溯源,另一方能面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视野,从扭腰摆跨的外姿深入内核,改变只关注外形的审美方式。  艺术审美本性的真谛

8、在于对人生的整体观照,因此,艺术价值的高低更多的取决于它带给人们的文化信息的承载量,把握族群文化越丰富,越有可能从舞蹈审美中获得更多的价值。舞蹈之美不仅是视觉的享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