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临床病例特点分析

支原体肺炎临床病例特点分析

ID:24453572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支原体肺炎临床病例特点分析_第1页
支原体肺炎临床病例特点分析_第2页
支原体肺炎临床病例特点分析_第3页
支原体肺炎临床病例特点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支原体肺炎临床病例特点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支原体肺炎临床病例特点分析[]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与年龄的关系,明确诊断及治疗用药。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76例门诊、住院确诊为支原体感染的病例,临床表现特点与年龄的关系。结果7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在症状、体征等方面与年龄之间存在相关性,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及肺外症状对症治疗全部治愈。结论由于对临床MP感染的认识提高及检测方法的进展,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各年龄阶段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年龄关系  [

2、]R375.2[]A[]1005-0515(2011)-12-087-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6例患者中,婴儿(﹤1岁)7例,幼儿(13岁)24例,学龄前(36岁)32例,学龄儿(6-14岁)13例,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发(52/76)。  1.2症状  1.2.1发热64例(占84%)热型不定,以弛张热为主,发热时间5-12天,婴幼儿31例均有发热(占该年龄段100%),其中体温﹥39℃26例,学龄前儿27例(占该年龄段84.4%),学龄儿6例(占该年龄段46.2%)。  1.2.2咳

3、嗽76例(占100%)。1)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喘憋13例,其中婴儿5例(占该年龄段71.5%),合并心衰的1例;幼儿7例(占该年龄段29.2%),学龄儿1例(占该年龄段3.13%);2)刺激性咳嗽46例,其中婴儿2例(28.5%)、幼儿9例(26.1%),学龄前18例(占39.1%),学龄儿9例(占19.6%);3)症状不典型,表现慢性咳嗽、迁延不愈(反复咳嗽1个月以上)的21例,其中3-6岁8例(占38.1%),6-14岁的13例(占61.9%)。  1.3体征及影像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28例,湿罗音26例

4、,伴哮鸣音9例,干罗音22例,合并心衰1例。胸部X线显示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节段性实变阴影及肺门结构紊乱,絮状或大片阴影8例,小片状阴影32例,肺纹理增强21例,余未见异常。  1.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26例,血沉增快34例(最高84㎜/h),单项转氨酶升高1例(47u/L),其余均正常。76例咽试纸MP/DNA(PCR法)均阳性。全部确诊病例均采用金标法(PA)。  2结果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肺炎比例高,发病年龄趋于提前,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干湿罗音及哮鸣音。其中以发热

5、(84%)和咳嗽(100%)为主。且临床症状在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间的差异性明显(P<0.05),婴幼儿以发热及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喘憋为多见,易合并心衰,肺部体征与影像相符;学龄前儿以发热和刺激性咳嗽为主,无明显喘憋,肺部体征轻于影像;学龄期儿以慢性咳嗽、迁延不愈为主。肺部体征轻或无。  3讨论过去认为MP感染以学龄儿童好发,婴幼儿少见。近年来由于对MP感染的重视及检测方法的进展,发现婴幼儿感染支原体日趋增高,且年龄越小临床表现越重,合并症越容易出现,MP感染以成为婴儿和儿童肺炎中的常见病原体,总结本组确诊

6、MP感染76例患者。其临床特点为:1)大多数伴有发热(84%),以婴幼儿及学龄前为多见,热型不定,以弛张热为主,发热时间5-12天。2)均伴有咳嗽(100%)婴幼儿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喘憋为多见,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间质性肺炎和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易致呼吸道梗阻,出现喘憋。由于缺氧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易并发心衰;学龄前以刺激性咳嗽为主;学龄儿以慢性咳嗽、迁延不愈为主,原因可能是MP感染带菌时间长,治疗疗程3-4周,一般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即停药,疗程不足,易反复、迁延。3)肺部体征以婴幼儿明显

7、,易合并心衰,肺部体征与影像相符;学龄前肺部体征轻,影像显示重,肺部体征与影像不相符。4)病情长,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其体内含有RNA和DNA,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存在,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病机理为病原体直接侵犯,引起机体免疫力异常有关。因而在诊断患儿呼吸道感染时,应结合临床病学特点,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予以重视。  总之,支原体肺炎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且临床特点明显,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与防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