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书《周易》研究综述

马王堆帛书《周易》研究综述

ID:24462411

大小:74.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马王堆帛书《周易》研究综述_第1页
马王堆帛书《周易》研究综述_第2页
马王堆帛书《周易》研究综述_第3页
马王堆帛书《周易》研究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马王堆帛书《周易》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中小马王堆帛书《周易》研究综述摘  要:本文在对帛书《周易》出土及整理的简单介绍的基础上,梳理并总结了目前帛书《周易》研究现状。认为:三十多年来,帛书《周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帛书《周易》的篇目结构;(二)是帛书《周易》的文献学研究;(三)是帛书《周易》经传的学派属性。最后由此提出了个人关于帛易研究的看法,即帛书《周易》的研究未必对《周易》的研究尤其是发展《周易》学说有太大帮助。研究《周易》应本着向前看的原则,而不是一味的解谜或守旧。关键词:帛易  文献学  学派属性  一、    帛书《周易》出土及整理概况帛书《周易》1973

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盛于一漆盒内。帛幅高约48厘米,宽约85厘米,墨书。由于是折叠后放置,腐败后而成片状。所以从后来的拼接复原后可以推知,其折叠方法是:先将帛卷首尾对折,并如法又对折两次,然后再上下对折而成。显然这种方法虽然减少了存放空间,但数以千年的埋藏,叠状的帛卷确残损了不少文字。关于帛书《周易》的整理发表,却是相当漫长的,完全可以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1973年帛易出土,然而此后经过了约十二年,即1984年的《文物》第三期才发表了帛书《周易》经文,即《马王堆汉墓帛书〈六十四卦〉》。其易传部分的整理公开就更晚了,

3、其在帛易问世的30年后。1992年《马王堆汉墓文物》刊载了帛书《周易》和《易传》之《系辞》部分的全部照片和图版释文。13年陈鼓应先生主编的《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刊发了陈松长、廖名春合释的《二三子问》、《易之义》、《衷》、《要》传文。1995年后,朱伯崑先生主编的《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又收录了廖名春的《缪和》、《昭力》之释文。《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辑也刊了是二篇的别一种释文。至此,帛书《周易》的经传释文才全部发表问世。二、    帛书《周易》的研究概况相对于帛书,《周易》的整理发表而言,对其的研究却热烈得多。最早的研究文章可以说是1974年韩仲

4、民的《帛书编号目录》(署名晓函,发表于《文物》第9期上)。其次是于豪亮写的《帛书〈周易〉》(虽然当时未发表,但成果应算其时)。二者是在帛书六十四卦释文公布之前的。经文释文发表后,出现了热烈的研究场面,王辉、韩仲民、李学勤、刘大钧、周安升等对帛书经文的校释、卦序、卦位以及成书年代等方面展开了讨论。邓球柏于1987年出版了《帛书〈周易〉校释》;1992年李学勤出版了《周易经传溯源》(新定增补版更名为《周易溯源》);张立文的《帛书周易注译》和韩仲民的《帛易说略》可谓帛易研究较早的几部专著了。在1992年帛书《系辞》释文发表的推动下,掀起了帛书《周易》研究

5、的又一次高潮。主要成果有:张政烺的《帛书〈系辞〉校读》、严灵峰的《马王堆帛书易经斠理》、陈鼓应的《易传与道家思想》和邢文的《帛书周易研究》等。这三十多年里,尤其是头二十几年,对于帛书《周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帛书《周易》的篇目结构;(二)是帛书《周易》的文献学研究;(三)是帛书《周易》经传的学派属性。(一)    关于帛书《周易》的篇目结构由于古人著书体例和现代略有不同,加上文章格式的差异,对帛书《周易》篇目结构的争议很大,得出较为学界公认的定论也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情。其中最为主要的争论有以下几种:一是前面提到的韩仲民在《

6、文物》第九期上发表的《帛书编号目录》,在未确定篇题的情况下,韩仲民先生将其分为五个部分,即《周易》经文部分,无篇题,字约五千二百,不分上下经;卷后佚书一,无篇题,尾有缺,存三十五行;卷后佚书二,名《要》,首有缺,存十八行,字一千六百四十八;卷后佚书三,名《昭力》,六千字;《系辞》,无篇题,字二千七百余。二是1991年周世荣的《略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竹简》认为,帛书《周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经六十四卦,无篇题且不分上下篇;第二部分是佚书五篇:第一篇自“二三子问”至“沂若厉,无咎”,无题名,不记字数;第二篇,首段残缺,末句为“小人之贞也”,亦不记字数

7、;第三篇名《要》,记字数“一千六百四十”;第四篇名《缪和》,首句“缪和问于先生曰”,未记字数;第五篇名《昭力》,记字数六千。第三部分是《系辞》分上下篇,共计六千七百余字。其中于豪亮1976年写的《帛书〈周易〉》发表于1984年,他的分章法与周氏大略相同,唯指出第五篇尾记字数六千当是第四、五篇和数,同时关于《系辞》在指出六千七百余字的基础上还与通行本《系辞》作了详细的比较。到此,关于帛书《周易》篇目的争论最大的可能就是《系辞》字数的差距了。1990年张立文撰文《〈周易〉帛书浅说》提出了与于豪亮等关于《系辞》的不同意见,以为《系辞》后有墨色方块之后的文

8、字并非其下篇,而为另一篇佚书,并定名《易之义》。随后不久,张立文《〈周易〉帛书今注今译》在台出版,对帛书《周易》的编目作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