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科学生能力的培养

政治学科学生能力的培养

ID:24477857

大小:5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政治学科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政治学科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政治学科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政治学科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治学科学生能力的培养林胡良山东省栖霞市第一中学265300新的高考和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其备获取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讲究方法并持续训练。具体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能力:一、设问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获取与解读有效信息是政治高考的首要能力,其实质是把握题目立意的能力。而题目的立意最集中地体现在设问中,任何政治高考题的设问都是由以下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构成的,即知识范围、行为主体、题目类型、異体问题。在对设问信息进行解读时,要对涉及的上述因素逐一进

2、行分析。以下结合典型事例,对上述四个因素的解读要求或技能进行逐一分析和指导:1.搞清知识范围。知识范围规定了答题的理论依据和特定视角。根据知识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开放型题目和收敛型题目。开放型题目要求学生在回答时要从多角度思考,收敛型题目则要求学生用特定知识去分析。无论何种题目,学牛.必须根据题目设问规定的知识范围作答,而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大多数题目在设问中都有明确规定的知识范围,但也有些题目的设问知识范围不明确,学生可根据设问中的关键词语或题目中涉及的现象所属的领域确定最佳的理论分析角度。2.明确行

3、为主体。首先要明确行为主体的范围:经济生活一一政府、企业、公民(毡括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等);政治生活一一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政协、司法机关、主权国家、国际组织;文化生活一一政府、公民、文化工作者。其次,要根据以上行为主体的类别,把握具体题目对行为主体的限定,并将这一信息作为解题的一个重要依据。3.辨清题目类型。典型的题目有其自身的答题规律,依据设问判断准确题目类型有助于规范答题思路,避免盲目性。常见的题目类型有:“是什么”类(体现了、说明了、表明了什么等);“为什么”类(分析

4、原因、依据、影响、意义、作用、重要性等);“怎么办”类(分析措施、启示等);认识类(对某事的认识或看法、运用知识分析某事等);评析类(辨析题、评价题、探究题等)。二、调动与运用知识政治非选择题的设问与材料,对于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性,就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单纯的设问信息或材料信息都不能保证我们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准确性,所以,我们必须把设问信息和材料信息结合起来,根据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行为主体、具体指向等限定性信息和材料中体现出的有关主体、指向等信息,确定好一个知识调动和运用的“根据地”,以此出发,准

5、确有效地调动知识、运用知识。如果只抓住其中一个方面,就可能会扩大了调动知识的范围,可能调动和运用了无效知识;也可能偏离运用知识的大方向,其至严重偏离题意,答非所问。1.依据关键词语,直接调用知识。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语句或关键词语,为解题提供了信息,可直接调用,学吋应有意识地进行总结。如哲学中“依据本地实际”就可直接体现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键”则直接体现了主要矛盾。2.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知识。材料中有些信息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需要先归纳再调用。3.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知

6、识。奋些题的答案组织不仅仅是根据材料来的,还奋些是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获得的,要依据关键词语,通过演绎、推导,在知识结构中找到可用的知识。如从关键词语“历史唯物主义”调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人生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知识。4.依据设问信息,冇效调用知识。冇些材料与答案并没冇什么直接的关系,就是引出问题,这类材料没有什么重要性,可能没给我们提供足够的答题信息,因此要根据设问进行知识的调动。三、表述规范,分析到位关于材料题部分学生审题很好,对设问与材料信息的解读与分析都很

7、准确,也能比较正确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但因答案表述能力欠缺,存在语言表述不规范、不到位的现象,如辞不达意、偏离本意等,从而造成了不应该或不必要的失分。所以,我们在组织答案吋,务必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和文字分析的到位,不能随意表述,要保证用词用句的严谨性。1.运用学科语言,表述规范。任何学科都是由一系列学科术语搭建起来的,没有相关的术语,就没有学科的特殊性,也就没有该学科。学生在政治主观题的表述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运用政治术语,切忌散文式和文学化语言,切忌相关术语混淆不清,如把党依法执政同政府依法行政混

8、淆。2.理论结合材料,分析到位。首先,组织答案吋,要运用相关理论,紧扣材料信息,层层论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切忌“观点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既不能一味地堆砌理论,又不能一味地照搬材料,要做到冇理有据。这一要求在体现类主观题和哲学主观题上显得格外重要。体现类主观题,应该是一条或一组信息对应着一个理论;哲学类主观题,应该是每个哲学观点后都跟上相应的材料分析。其次,表述到位。一方面,要求不能简单地“一点而过”,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表述错误,避免“一个要点一句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