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ID:24504458

大小:7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_第3页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其他文言现象,能借助书下注释学习文言文。(2)了解孟子散文长于雄辩,气势充沛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教师引导;(2)以新带旧,形成体系。(3)理清文章脉络,背诵全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孟子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2)结合时代,分析孟子思想得不到施行的原因。【教学重难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教学过程】第一课吋一、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可先由学生介绍,老师再作补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

2、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山“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1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山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

3、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二、熟悉课文内容,总结文言知识1.朗读课文,解决字咅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请特别注明。(1)弃甲曳()兵(2)涂()有饿pido()(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wQ()池(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ti()之义答案:(1)yd(2)徐tCi通假字,同“途”;莩(3)tunzhixu(4)cCigQ;垮(5)无wii通假字,同“毋”(6)xiang(7)颁b6

4、n通假字,同“斑”(8)悌2.再读课文,分组归纳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积累一些常见实词A.词类活用(1)fi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2)可以玄帛名词用作动词(3)然而不王者名词用作动词(4)王无塁岁名词用作动词B.特殊句式宾语前置:未之有也C.实词积累走(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4)窃计欲亡赵走燕(奔向、趋附)(5)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向)(6)太史公中马走司迁再拜言(仆人)(7)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快)(8)走虽为敏(谦称、我)察(1)徐而察之

5、,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淸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数(1)愿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量)(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命运)(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6屡次)(5)数罟不入袴池(cCi密、细密)(6)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Q计算)发(1)百发百中(发射)(2)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征发、派遣)(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4)野花发而幽

6、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5)主人忘归客不发(出发)(6)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发出)(7)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发出、抒发)D.虚词“则”积累课文例句:河内凶,厘移其民于河东(表假设关系连词,如果……就)(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第二课吋一、朗读课文,比较阅读1.比较本文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结构模式的异同。相同点是对话式;不同点是本篇孟子的论辩色彩更浓,反映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二、理清思路,欣赏论辩艺术1.朗读1一5段,小组讨论孟子如何操控对话“局势”?梁惠王开门见山问为什么

7、自己国家“民不如多”,孟子首先通过比喻作答,指出梁惠王的虚伪,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前面孟子的设喻十分成功,此时梁惠王的冋答只能是乖乖“入瓮”。接下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那么下文孟子就开始“侃侃而谈”,阐述他的治国理想了,这样就使对话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孟子手中。三、分析文本,体味孟子理想1.请学生快速找出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A容,并加以概括。5—6段。一共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袴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孟子川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树之

8、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