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语文教学之力暗施心理教育之功

巧借语文教学之力暗施心理教育之功

ID:24509204

大小:5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巧借语文教学之力暗施心理教育之功_第1页
巧借语文教学之力暗施心理教育之功_第2页
巧借语文教学之力暗施心理教育之功_第3页
资源描述:

《巧借语文教学之力暗施心理教育之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巧借语文教学之力暗施心理教育之功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733399摘要:我国青少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且越来越严重。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说明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是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语文学科木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木文旨在探索如何巧借语文学科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生命教育意志磨练品格培养生活认识近年来青少年学生性格孤僻叛逆、自我封闭、离家出走、自残甚至自杀的人数急剧上升。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说明了加强学生

2、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是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语文学科由于其知识性、人文性、艺术性和教育性兼备,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无论是课程木身还是教学过程,都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空间支持和物质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巧借语文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一、巧借课文,进行生命教育所谓牛.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牛.正确地认识人的牛.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祌,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它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生存教育;第二,生命价值教育;第三,死亡教育。有些中学生

3、有变态自尊、过度敏感、嫉妒报复心强、蔑视生命等心理偏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地体验学习,促使其强化积极的心理体验,经过学生主体的思辨和参悟,最后形成或重构自我的精神境界,唤起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和对生命价值的认同。只有尊重自己的生命才能尊重别人的生命,从而敬畏一切自然界的生命。语文教师要带着生命教育这份责任去审视我们的语文教材,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堪称尊重生命的典范之作,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则是反思生命的优秀蓝木。在教学

4、《我与地坛》这一课时,我首先简单讲述了作者史铁生坎坷而又百折不屈的人生历程,之后让学生走进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和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判定。当讲到母亲对作者的关爱和帮助时,学生都能从细微处着手,发现母爱的伟大,而且他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母亲的含辛茹苦,在周记中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借此,向课外延伸,给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霍金的《时间简史》等书,增强学生对自我生命的保护意识和对其他生命的关爱。二、巧借课文,进行意志磨练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生活自卑,看不到自己的长处

5、和优势,就会产生忧虑、失望、自我堕落等消极情绪,后果不堪设想。对此,我在课文教学中很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中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尊、自强心。如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等课文,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读后感,深深激发他们的自尊心。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应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学会调适心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碗阳春面》等课文就是学的典范。李白、屈原、文天祥等人物都是教育学生挑战挫折的好教材,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以积极的心态战胜挫折。我经常向学生推荐

6、两本书《鲁滨逊漂流记》、《老人与海》,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困难、挫折,与书中的鲁滨逊、桑地亚哥相比,真的不算什么,都不能称之为困难、挫折。通过这些阅读,帮助学生坚定面对生活困境的能力。三、巧借课文,进行品格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文学的最终0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一一道德修养和美。”唯冇将语文教育的营养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我们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项链》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有着复杂心理世界的典型人物,我在讲授此课时采用学生自编自演的形

7、式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表演完《丢项链》的情节后,感悟到爱慕虚荣不可追、热爱劳动诚可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纠纷与冲突,学生发生小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且常是为了一些小事或是一句话,这就是缺乏理智。我们教育学生做人首先要有理智,其次要有谦让的风格。《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就做出了示范,有大家风度。通过学学生懂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悦纳邹忌,是因其善于讽谏的劝谏

8、技巧,于是展开了一次有关人际交往的小讨论,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使别人悦纳自己”,提高社交能力。四、巧借课文,提高生活认识高中语文教材大都可以用“文质兼美”来评价。我们完全可以以教材为本,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好文章加以品味、赏析,并借此引导部分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讲苏轼的《赤壁赋》一文吋,我对作品反映的吋代背景和作者写作的背景做了介绍,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体会作者遇到挫折后体现出来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