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库软横跨交底终板

吐库软横跨交底终板

ID:24532685

大小:45.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吐库软横跨交底终板_第1页
吐库软横跨交底终板_第2页
吐库软横跨交底终板_第3页
吐库软横跨交底终板_第4页
资源描述:

《吐库软横跨交底终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软横跨安装技术交底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南疆吐库二线铁路工程指挥部2012年7月28日软横跨安装技术交底一、编制依据1、壹化(2007)1000接触网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软横跨安装图、吐鲁番车站、鱼儿沟车站平面布置图;2、TB10421-2003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3、TZ10208-2008客货共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4、吐鲁番至库尔勒段增建第二线施工图电气化第二章接触网设计说明书。二、技术标准及安装工艺1、硬横梁节点底座根据硬横梁宽度分为800mm*800mm、800*1000两种。2、鱼儿沟软横跨横向承力索采用GJ-7

2、0镀锌钢绞线,上下部固定绳均采用GJ-50镀锌钢绞线;吐鲁番车站上下部固定绳均采用GJ-70镀锌钢绞线。3、悬挂6支以下接触悬挂时采用单横承力索,悬挂6支及以上接触悬挂时采用双横承力索,双横承力索受力应均匀,与V型联板连接的双耳楔型线夹的受力面应相对安装(线夹直边背靠背),大头销应从上向下穿,不得穿反,开口销掰开角度不小于60°。4、软横跨上下部固定绳采用弹簧补偿器单边补偿,两端均为非站台侧时,弹簧补偿器放在限界较大的一边;两端均为站台侧或一端为站台一端为非站台时,弹簧补偿器安装松边(根据拉出值和受力情况确定,曲线时一般在曲内,直线时根据悬挂支数的拉出值,以受力小侧为松边),

3、松边侧限界不足时安装在另一侧。5、吐鲁番车站固定绳角钢安装时应保证角钢水平,其安装高度:上部固定绳角钢距同组软横跨最高轨平面7940mm,下部固定绳角钢距同组软横跨最高轨平面6800mm。对于连续跨共用支柱侧,正线固定角钢应按照设计要求安装,侧线固定角钢紧挨着正线固定角钢安装,安装于正线固定角钢下方。固定角钢安装当杵头杆位置与角钢相互干扰时可适当移动错开施工偏差±20mm(导高为6400mm)。鱼儿沟固定绳角钢距同组软横跨最高轨平面7740mm,下部固定绳固定角钢距同组软横跨最高轨平面6600mm。当杵头杆位置与角钢相互干扰时可适当移动错开,施工偏差±20mm(导高为6200

4、mm),杵头杆螺纹外露为20-80mm,球型垫块球面朝支柱安装。接触线距下部定位绳距离为400mm,允许施工误差为±30mm;上、下部固定绳承载后应呈水平状,允许有一定负弛度(3-5股道车站为0-100mm)。6、用于横承力索及上下部定位绳的钢绞线不应有断股、散股、背扣等现象,线材密贴线夹且受力面不得装反,各楔型线夹的受力面应正确:线夹平面穿入本线,凸面穿入回头线。根据线材选用线夹型号,楔子型号应与线夹本体配套。软横跨预制应在一定张力下进行,测量长度应用钢尺,紧固各零配件应用扭矩扳手。7、节点1、节点2采用4片瓷质悬式绝缘子安装,节点8、节点10a、节点10b、节点10c采用

5、爬距为1600mm的悬式复合绝缘子安装。8、对节点2中设计上下对齐的绝缘子串在软横跨承载后应严格对齐,允许施工偏差≤60mm,横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上的电分段绝缘子串应在同一垂面,最外侧边缘与站台边缘平齐。9、横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回头外露长度为500mm;用φ1.6软态不锈钢丝绑扎100mm;从端部向线夹方向量130mm处为绑扎起点(绑扎完后,回头端部与绑扎线间距离为30mm)。10、软横跨直吊弦、斜拉线使用φ6.0软态不锈钢丝制作。上端横承线夹或定位环线夹采用绞结方法固定,绞结三圈,相互密贴,上部固定绳斜拉线上端应固定于定位环线夹环内,不允许固定于悬吊滑轮尾部;下端作可调

6、性固定,“8”字圈顶至定为索高度为200mm,“8”圆圈直径60mm,圆圈方向统一垂直线路方向。11、定位环线夹受力面应安装正确,下部固定绳处的定位环线夹应将缺口朝向受力的反侧。12、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悬吊滑轮长边应与斜拉线方向一致。13、铜承力索在悬吊滑轮内时应外包预绞式护线条,在正常温度时(吐鲁番至DK10段22.5℃,鱼儿沟至库尔勒段位12.5℃)以悬吊滑轮为中心左右各0.75m;其它温度时要考虑其偏移量(参见腕臂偏移表)。14、软横跨上的横承线夹、定位环线夹位置应正确,为保证施工工艺,一组软横跨上的横承、上部固定绳各线夹方向应一致(顺线路方向螺栓统一朝向库尔勒侧,

7、垂直线路方向螺栓统一朝向站房侧)。17、双横承力索预制时,回头的制作应保证两根线材内力的均匀,使其与V型联板连接时不必施加外力,否则V型联板将受力偏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