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创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ID:24552354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5

创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_第1页
创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_第2页
创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_第3页
创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_第4页
创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如何突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的合作方式改革与机制创新,推动“面”与“点”的无缝对接,是今后校企合作探索的中心课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紧密结合市场和企业需要,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一般来说,工科院校学生可以较早“规模性”地进入企业进行专业操作实习。而财经类高职院校则不同,一方面参加实习学生多,另一方面企业容纳能力小,这种“面”与“点”的数量对接关系在校企合作中严重失衡。如何突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的合作方式改革与

2、机制创新,推动“面”与“点”的无缝对接,是今后校企合作探索的中心课题。  校企合作的困境是“点”“面”脱节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设置专业,逐步形成了以财务会计、物流管理、金融保险为特色的多学科财经专业体系。这些专业就业辐射面广,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好。但在学校高就业率的背后,毕业生的就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就业层次相对较低,部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偏弱,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还存在一些软肋,还没有完全摸准财经类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办校进厂”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学生“面”与岗位“点”数量脱节现象依然存在。7  岗位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比如,财经类高职院校校

3、企合作目标企业的产业归属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主要是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快速融入全球化,各种新的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从业者既要有熟练的工作技能,又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较强的创新思维,而这些能力对于刚出校门的毕业生是不可能完全具备的。即便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学生可能更多的是给企业增添“麻烦”,增加企业的行政成本和管理负担。出于经济效率与管理成本等因素考虑,企业不愿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  岗位具有较为严格的准入制度。像财经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标企业在规模性质上,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接纳实习学生的能力十分有限。而那些接纳能力强的

4、大公司或国有金融机构,其工作内容又往往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和重要决策,对从业者的从业资格、工作资历都有较高要求。  如在一些大型会计事务所或财务公司,会计信息的内部性决定了其核心业务工作只会由公司高资历的员工来掌握。有些金融机构如银行,必须是省一级机构才有权力接受实习生或者招聘人才,下属支行等基层机构无任何用人权力。在这些机构,学校与之很难开展深度合作。学生即使进入企业实习,一般也主要从事一些日常琐事,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业务实践操作。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相对滞后。要保证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就必须有与教学需要配套的教材、课件、案例、实训仿真系统等教学资源。7  现实中,有的专业课

5、程特别是基础课程,除了难度降低以外,理论性偏强,缺乏实践指导性,体现不出与本科教学的区别;有的实训课程内容与教学案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及时更新案例。  另外,目前有些专业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加实验实训来完成,往往就是教师讲解、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进行操作,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书本,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实践操作,而对于真正的业务处理还是束手无策。  很多学生毕业后反映,在学校所学与实际工作岗位所做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岗位要求与学生业务素质达不到“无缝对接”,增加了企业提供实习岗位的顾虑。  校企合作的突破口是化

6、“面”为“点”  “点”“面”脱节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的结点所在。解决问题的思路无非有二:要么聚“点”成“面”,企业提供的岗位“点”数量增加至岗位“面”,实现“面”与“面”之间的规模性对接;要么是化“面”为“点”,通过机制创新,将学生“面”分解为“点”,实现“点”与“点”的直接对接。  利益失衡决定了聚“点”成“面”在校企合作中的乏力。合作企业出于种种因素考虑,不可能为学校大量增加实习岗位。究其本质,还是校企双方缺少利益结合点。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其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就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7  企业为学校提供岗位培养学生支付成本,但没有获得与之平衡的对等利益。从理论上讲,企

7、业只有通过直接参与职业教育,将企业实践条件提供给学校,才能培养出为自身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提高在岗员工的工作能力。但从实际情况看,企业似乎并不是很“买账”,参与热情度不高。  比如对于物流、物业管理等专业,企业的合作意愿不强,因为企业在普通本科院校也可以寻求到合格的毕业生,甚至可以通过招收中专或者高中毕业生,然后进行岗前培训来满足岗位要求,因此觉得没有必要花费成本参与校企合作。  对于企业员工的在岗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