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小结与测评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小结与测评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ID:24643121

大小:20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小结与测评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小结与测评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小结与测评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小结与测评同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题时空线索串联][自我校对]A.分封制B.皇帝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E.郡国并行F.行省制G.军机处[主题发展历程纵览](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览表时期发展历程中央体制公天下→家国一体地方体制天下共主→中央集权制先秦(萌芽)嫡长子继承制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分封制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秦朝(创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

2、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郡县制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西汉(发展)中朝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郡国并行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节度使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

3、中央集权宋朝(加强)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元朝(加强)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行省制度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强化)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4、清朝(强化)设军机处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览表时期发展历程夏、商、西周世官制(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两汉察举制(1)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

5、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隋、唐、宋、明清科举制(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演变趋势从选拔形式上看——一般都是经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组织程序,从地方到中央从选拔标准来看——经历了从重品德到重门第再到重才学的过程。标准逐步统一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