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治疗效果分析

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治疗效果分析

ID:24644193

大小:7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治疗效果分析_第1页
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治疗效果分析_第2页
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治疗效果分析_第3页
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治疗效果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治疗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治疗效果分析叶诚(江阴市周庄医院江苏江阴214423)【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54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n=77,自第5肋见实施胸腔闭式引流)和B组(n=77,自第6、7肋间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与B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比较,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94,P<0.05);2组胸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胸水完全吸收时间进行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

2、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采取第5肋间胸腔引流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推广。【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不同肋间【中图分类号】R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172-02胸腔积液是胸部或全身性疾病发牛.率较高的一种临床症状,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间存在的少量滑液可在呼吸时起到润滑功效,但胸膜受损后会形成较大量的胸部积水,久而久之形成胸腔积液。胸腔积液量过大的情况下,患者就会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且症状轻重与积液多少密切相关。传统胸腔穿刺术治疗方法会因为反复

3、穿刺增加患者痛苦,耐受性不佳[1]。木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54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以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54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胸部彩超、X线确诊。排出标准:①手术禁忌症、结核病痰涂片呈现炎性者;②心肺功能严重不全者。其中男69例,女85例,患者年龄26〜74岁,中位年龄46.2岁。其中恶性胸腔积液54例,炎症性胸腔积液87例,不明原因13例。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n=77)和B组(n=77)。2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处理,差

4、异均衡(P〉0.05>,可进行比较。1.2方法A组自第5肋见实施胸腔闭式引流,进行常规消毒,采用5mL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对胸膜腔进行穿刺,将胸腔积液抽出,引入15cm导丝,将穿刺针拔出,采用扩张管扩张针路后将扩张管退出,顺着导丝方向将中心静脉管置入胸膜腔约9〜12cm左右,拔出中心静脉导丝,对穿刺点周围皮肤予以消毒,导管使用无菌敷贴固定于皮肤,导管外与引流袋连接,采用开关夹放开或夹住,以便对引流速度、引流量进行控制,大量胸腔积液患者,控制每天放液量≤1500mL,24h引流量不超过50ml,无胸水流出吋可将导管

5、拔除。术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镇痛等常规治疗。B组自第6、7肋间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方法同A组。1.3疗效评价标准CR(完全缓解):胸水完全消失且吋间维持≥28天,未见任何并发症出现;PR(部分缓解):≥l/2的胸水消失,时间维持维持≥28天,出现较少并发症;NR(无效):未达到CR、PR标准,甚至病情出现加重趋势[2】。1.4统计学研究将数据录入SPSS21.0统计学包,采用(%)表示治疗总有效率,进行χ2检验,采用(x-±s)表示相关剂量资料,并疲用t检验其组间比较,P<0.05证明差异明显。1.

6、结果2.1比较2组治疗总奋效率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其中CR45例,PR25例,NR7例;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其中CR36例,PR20例,NR21例,两组进行统计比较,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χ2=5.394,P<0.05),详细数据比较见表1。表1比较两组治疗总冇效率[n(%)]1.讨论近年来,因为交通事故、高空作业意外事件导致的血气胸发生率逐年升高,胸膜通透性改变是导致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胸腔积液又被临床称之为胸水,主要是指胸腔内出现大量的液体,具体可分为脓胸、血胸、渗出液、漏

7、出液等几种类型[3】。针对大量胸腔积液,常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理想治疗效果,需要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自第5肋间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冇利于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II不易出现并发症,国内相关学者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同样的结论[4】。引流前必须对相关装置进行检查,以免发生破损情况,对胸引管要进行妥善固定,确保引流装置密闭性,以免发生不良事件。本组实验结果显示,2组胸引流管留置吋间、住院吋间、胸水完全吸收吋间相比,差异小明显(P〉0.05),但A组治疗总4效率90.9%明显高于B组治疗总奋效率72.7%,组间差异

8、显著(P<0.05)。由此可见胸腔积液采取第5肋间胸腔引流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推广。【参考文献】[1】禹德富,李畅波,张春等.胸腔注入尿激酶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