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展示”新闻事实-第1

略论“展示”新闻事实-第1

ID:24655174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5

略论“展示”新闻事实-第1_第1页
略论“展示”新闻事实-第1_第2页
略论“展示”新闻事实-第1_第3页
略论“展示”新闻事实-第1_第4页
略论“展示”新闻事实-第1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展示”新闻事实-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略论“展示”新闻事实

2、第1内容加载中...   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报道新闻的人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练就过硬的本领,那就是:“示事”、“示理”、“示利”、“示美”。这里所说的“示”,即“展示”。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材《新闻报道与写作》,在谈到报道的时候,曾经对“展示”和“陈述”这两个概念作过区分。该教材明确指出:“报道新闻应该进行‘展示’而非‘陈述’。”②  “展示”的词源学意义在于:将认知对象展现、显示给人们看。报道者所“展示”的对象,主要的是新闻事实本身。在“展示”过程中,必须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不虚构事实,不添加情节,不改变事实原

3、貌。因此,报道新闻所要求的“展示”,是符合事实原貌的“展示”。如果报道者不是在对事实进行符合新闻真实性要求的“展示”,那么,他的作品就不能叫做新闻。而在文学作品中,创对于认知对象的“展示”,是一种可以依据事实也可以不依据事实、常常凭借想象进行艺术加工的形象化的“展示”。在这一点上,两种“展示”的内涵是存在着差异的。就此而言,报道新闻只是强调“展示”还是不够的,应该强调对事实进行符合新闻真实性要求的“展示”。  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对按新闻真实性要求的“展示”事实加以强调,这无疑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展示’而非‘陈述’”却是难以做到的

4、。真实地“展示”新闻事实,其常用的手段之一便是“陈述”。报道者所做的“展示”新闻事实的工作,从本质上说,也就是将受众无缘见到听到的认知对象用文字、声音或者图像等符号加以还原。在此过程中,“陈述”是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式。据美国有线新闻网(N)俄罗斯莫斯科报道,格林威治时间2003年5月4日凌晨2点07分,搭载两名美国宇航员和一名俄罗斯宇航员的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在哈萨克斯坦北部着陆。这三名宇航员此前已经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了5个多月。这则新闻,真实地“展示”了新闻事实。它得益于用“陈述”的方式对事实进行报道。报道者对于事实的“陈述”,既可以是客观真实

5、的“陈述”,这时,“陈述”是为“展示”新闻事实服务的一种具体手段;也可以是非客观真实的“陈述”,这时,它有损于对新闻事实的真实“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展示”和“陈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存在某种同一性。  对于报道者来说,对新闻事实的真实“展示”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展示”。报道者要用事实说话,要对受众说“请看事实”,关键在于对事实加以真实的“展示”。请看路透社的一篇题为《他们站在历史新时代的门槛上/各国政要在巴以协议签字仪式上的动情表演》③的报道:  (路透社1993年9月15日电)今天,当巴以和平协议签字这件令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件成为现实时,人们流下了

6、热泪,高兴得欢笑,互相祝贺。  亨利·基辛格擦去热泪,吉米·卡特的眼睛也湿润了,塞勒斯·万斯喜气洋洋,仿佛新娘的父亲一样,乔治·布什似乎神情严肃。  3000名来宾穿梭走动,握手致意。其中包括很多曾经为中东和平奔走努力,但最后以失败告终的人。这个事件也许算得上是华盛顿今年的头等大事了。  阿拉法特发言时,拉宾有点坐立不安,把文稿从一个口袋放到另一个口袋,不冷不热地为他的敌人鼓掌,并且是能不鼓掌就不鼓掌。鼓掌时,他的手放得很低,在皮带以下。  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被强行拉去看晚间歌剧的体育迷,而不像是个和平缔造者。  他仿佛不愿被人们看见他在鼓掌,因为以色

7、列与巴解组织纷争几十年的痛苦太深了。  阿拉法特比较轻松。但是,拉宾发言时,他也只是消极地站在旁边,只是偶尔鼓几下掌。当阿拉法特伸出手时,克林顿总统用胳膊把拉宾向前推了一下。  当拉宾握住阿拉法特的手时,来宾们发出了一声清晰可闻的叹息,终于松了一口气。南草坪上好长时间都回响着这一叹息。  以上这则报道,仅用500来字,就向人们展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巴以和平协议签字仪式的过程。其中,有着关于人物动作和神情的一系列“陈述”:基辛格擦眼泪,卡特眼睛湿润,万斯喜气洋洋,布什神情严肃;阿拉法特发言时,拉宾“把文稿从一个口袋放到另一个口袋”(这一异乎寻常的细小动作可

8、谓极富意味),“鼓掌时,他的手放得很低,在皮带以下”(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细小动作);拉宾发言时,阿拉法特“只是偶尔鼓几下掌”;当阿拉法特伸出手时,“克林顿总统用胳膊把拉宾向前推了一下”(报道者对细节的“陈述”妙不可言)——政要们的所有这些神情、动作都被如实地记录了下来。因为记录了这些神态、动作,并且通过具有真实感的、具体的“陈述”(有些则是白描)“展示”在读者面前,就使读者分明感觉到在这样重要的历史时刻,政要们各有自己的心思和表现,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报道效果,这种“展示”,具有很强的镜头感。反观我国的一些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抽象空洞的概括往往多于具体的

9、“陈述”,就很难说是在对事实进行“展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