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

区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

ID:24666761

大小:61.3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5

区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_第1页
区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_第2页
区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_第3页
区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_第4页
区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区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深入推进“工业强区”战略的实施,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根据国家、市级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政策导向(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建设**市工业强区的目标,大力实施名牌工程,坚持“重点培育、大力扶持、积极争创、梯度推进”的方针,全面开展“名牌兴企”、“名牌兴业”,努力创造出一大批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高质量、高效益的名牌产品

2、,使名牌培育工作成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为争创名牌的根本动力,树立创名牌求发展的观念,变“要我创牌”为“我要创牌”,把创名牌与企业发展战略、品牌策划、产品上档升级、管理水平提高结合起来,把打造名牌作为企业发展的最高宗旨和长远追求,持之以恒地抓下去。2、坚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制定名牌评价、认定规则,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严禁向企业收费。3、坚持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对符合产业政策,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3、重点培育,促其尽快做大做强,促进企业早出名牌、多出名牌,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能耗高的产品,不予推荐。4、坚持政府推动。通过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奖励机制,加强综合调控,强化法制建设,创造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积极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三)政策导向1、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将实施名牌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培育标准化现代农业,加快扶持汽车摩托车、电线电缆、模具、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化工、电子信息7大主导产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加快引导能源及化工、特色农牧业及加工等优势产业,造就一批市场占有

4、率高、规模大、品牌响、效益好的企业和企业集2、突出科技创新和支撑作用。创名牌产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技术进步,加大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的步伐和力度,积极引进、借鉴和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力采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新型材料和质量保证手段,促进产品质量、档次的全面提高,积极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提高名牌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二、主要目标(一)总体目标2011-2015年,全区健全完善名牌战略推进机制和名牌创新发展保障支撑体系;突出抓好“**造”品牌创建活动,着力夯实名牌产品发展后劲;力争使我区名牌产品整体规模

5、和水平位居全市前列,优势传统产业名牌产品竞争能力居于全省前列;结合特色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形成一批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品牌行业、建立品牌集群高地,初步建成“品牌大区”。(二)具体目标2011-2015年,累计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个以上,江西名牌产品5个,完成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获得绿色食品标志1个,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标志1个。名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销售收入的30%以上,贡献率30%以上,出口额占全区出口总额的30%以上。(三)重点培育领域主要围绕、电线电缆、模具、食品、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和

6、现代农产品加工和生产性服务业两大领域,着力帮助我区的20户重点企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型民营企业做好名牌产品的培育、宣传、申报、争创以及现有名牌产品的发展、保护工作。三、主要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综合科,负责实施品牌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二)建立名牌培育发展长效机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制定相关配套文件,规范名牌评价和管理行为。制定《**区名牌产品重点培育指导目录》,形成科学的名牌战略推进机制。有关部门要对列入培育名牌产品

7、生产企业,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生产协调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要通过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和资产重组,使资金、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流动,促使名牌产品做大做强。(三)着力夯实企业质量基础。引导名牌产品培育企业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以有效运行ISO/9000质量体系为基本条件,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或者实施农业标准化为保障,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以计量校准为基础,确保测量仪器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围绕技术创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开展质量效益型活动、QC小组活动,持续改进产品

8、质量和管理水平。做好生产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力争到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质量认证率迗到80%以上。(四)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培养人才的科学机制和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企业要采取强化培训、鼓励学习、加强交流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质量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