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苔丝》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美文学毕

浅谈对《苔丝》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美文学毕

ID:24687579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对《苔丝》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美文学毕_第1页
浅谈对《苔丝》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美文学毕_第2页
浅谈对《苔丝》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美文学毕_第3页
浅谈对《苔丝》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美文学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苔丝》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美文学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对《苔丝》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美文学毕摘要:文章通过具体实例从翻译时对原著的理解、措词及文体风格的把握这三方面对《苔丝》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各自译本的特点及存在的利弊。  关键字:翻译;苔丝;译本;比较    近些年来,外国文学名著被重新译成中文版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其中不乏有“滥译”、“抢译”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现仅取两译本: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张谷若的译本《苔丝》(简称“张译”)及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孙法理的译本《苔丝》(简称“孙译”)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包括对原著

2、的理解、翻译过程中的措词及翻译的文体。  一、对原著的理解  翻译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原著的理解及表达。表达只不过是翻译的最终结果,而理解却在翻译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的不确切实际上是译者对原著没有充分理解所导致的。  一些人认为翻译中最大的问题是在目标语言中找到与原著相对应的词与结构,恰恰相反,译者最难的工作是要能充分理解所译文章内容的指称意义和联想意义。除要知道单词意义及句法关系,还要明晰众多修辞格的细微差别。正如一位优秀的译者他的问题,道:“如果我真正理解文章的意义,就能很容易地翻译它。”  理解源于对词汇、句

3、法、修辞及文章深层结构的分析与综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更注重语言的联想意义甚至这部作品的精髓,而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结构。下例两译本表现出对《苔丝》不同程度的理解。  (1)Don’tyoureallyknoefromNormandytheconqueror,asappearsbyBattleAbbeyRoll?  张译:你真不知道你就是那有名门将种德伯氏的嫡派子孙吗?德伯氏的始祖是那位英明盖世的裴根德伯爵士,据《记功寺谱》上说,他是跟着征服者威廉从诺曼底到英国来的。三、翻译的文体  翻译中的文体可以说既抽象又具体,抽象是因为文体风格隐

4、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而具体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风格的表达主要是对原著的语言风格进行转译,包括文本的语音、节奏、词义和句法等风格的转译,这也是翻译过程中最难把握的一部分。下例充分体现了两译者在文体风格上的特点。  (3)Thespectral,half-pounded,aqueouslightead,impressedthemandEve.  张译:平旷的草原上面,一片幽渺凄迷,晓光雾气,氤氲不分,使他们深深地生出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好像他们就是亚当和夏娃。  孙译:漫于空旷的草原上的晨光灰白凄清,半明半暗,饱含着雾气,给了他们

5、一种与世隔绝的印象,仿佛他们便是亚当和夏娃。  张译中的“遗世独立”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刚好符合原文中苔丝与克莱尔每天最早起来,在空旷的草原上顿生孤独与隔绝之感的意境。而孙译保留了原句与世隔绝之义,没有引用文化中的诗词让读者加深对那种意境的体会,这也正是孙译本的特点。孙译更多于“异化”翻译,很多部分保留原著句式与表达习惯,再现了原著的原汁原味,带有异国风味。而张译更多于“归化”,大部分体现汉语的语言特色,两译者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体风格。  四、结语  通过对两译本《苔丝》中具体例子的比较研究,发现两译本都能很

6、好地展示出原文的风采,对原著的理解、措词及文体风格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张谷若译本更具有中国文学特色,重现了原著的故事情节,孙法理译本更多的跟随原文风格,体现原著特色。当然,“既然莎士比亚也会打盹,翻译中偶尔有疏忽之处也是不足为怪的。”张谷若对原著不断的修改,几近成癖,其中尚有误差,孙法理也曾说过“瑕疵都源于对全局的若明若暗”。两版本各有其利弊,因此,后来译者应充分吸取两者精华,翻译出越来越多更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转载自中国评价网.nseac.)      [1]谷启楠.理解原作是文学翻译的关键.中国翻译,1998(5).  [2]

7、申丹.学文体学在翻译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中国翻译,2002(1).  [3]孙法理.苔丝.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  [4]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  [5]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