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临床治疗方法

口腔黏膜病临床治疗方法

ID:24688342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口腔黏膜病临床治疗方法_第1页
口腔黏膜病临床治疗方法_第2页
口腔黏膜病临床治疗方法_第3页
口腔黏膜病临床治疗方法_第4页
口腔黏膜病临床治疗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腔黏膜病临床治疗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口腔黏膜病临床治疗方法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一条件致病性真菌中主要一属,主要是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和内脏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可为原发性但大部分为继发性感染,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深部真菌病之一。口腔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属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大量应用,放射治疗、器官移植、导管插管技术的广泛进行,特别是艾滋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造成机体及口腔内菌群失调、免疫功能降低,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患病率增加了3~5倍,现在,口腔念珠菌病已成为口腔黏膜病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  一、诊断  

2、由于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数为非特异性的,且健康人有带菌状态。因此,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免疫学和生化检查,部分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综合分析十分重要。  1、病损区及义齿组织面涂片检查  (1)直接镜检:直接刮取病损区或义齿组织面组织,进行涂片,加10%KOH并轻微加热涂片溶解角质后,光镜下直接寻找菌丝和孢子。如阳性,说明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有诊断价值。该方法简便、快速,临床常用,但存在一定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如临床表现不典型,最好加做念珠菌定量培养进行综合诊断。5  (2)染色观察:必要时可将涂片加温固定做革兰或PAS染色,检查有无念珠菌菌丝及孢子。  2、念珠菌

3、培养临床取材培养念珠菌方法多样,但取材应尽快接种,最好定量。常用培养方法有:①唾液培养:收集患者非刺激性混合唾液1~2m1,接种到Sabouraud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培养,如为阳性,进一步做厚膜孢子或芽管实验,确认是否为白念珠菌,或进一步用生化方法鉴定。尚可计数定量培养。可通过定量来判断感染及疗效。该方法简便,较敏感。但口干者不适用此法。②含漱培养:患者含漱10ml灭菌磷酸盐缓冲液1分钟后收集含漱液,接种培养或离心浓缩10倍后接种培养。该法最敏感,且对口干者适用。③棉拭子培养:为最常用的培养方法,最适用于病损局部的检查。但该法阳性率低,且仅为半定量,较难判断是否感染及疗效。④其他培养:印

4、摸培养法,可直观了解念珠菌在口腔的分布,但欠敏感。印迹培养法适用于检查带菌。此两种方法多用于科学研究。  3、抗念珠菌抗体的检查检测患者血清及唾液中抗念珠菌荧光抗体,如血清抗念珠菌IgG抗体滴度2>1:16,唾液抗念珠菌抗体滴度>1:1,可作为口腔念珠菌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4、组织病理学检查5对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应做活检,同时用PAS染色检查有无菌丝,而且应观察上皮有无异常增生。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标本,可显示念珠菌侵入组织并引起上皮增生为主的一系列病理学改变,上皮不全角化及上皮浅层微脓肿形成,上皮增生或出现异常增生,较少有上皮萎缩。基底膜可见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固有层炎性

5、细胞浸润。念珠菌性肉芽肿有时可见结缔组织增生。用PAS染色标本则可看到数量较多的粉红色短线状菌丝位于上皮浅层,菌丝的长轴与上皮垂直。  二、治疗  (一)各型口腔念珠菌病的一般治疗原则  明确诊断,早期治疗。严格掌握抗真菌药物适应证,合理治疗,控制真菌,改善口腔环境使之不利于念珠菌生长。强调整体观念,去除易感因素,注意支持疗法,如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二)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  1、多烯类抗真菌药物该类药通过与真菌细胞膜的固醇类结合,将真菌细胞膜破坏而杀灭真菌,其抗真菌谱广。目前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制霉菌素:最早使用,为价廉、安全有效的药物。  (

6、2)两性霉素B:无味、较稳定、抗真菌作用强,为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杀真菌药物。  (3)两性霉素B脂质体:具有提高两性霉素B的疗效,降低其耐药性及减少毒素,尤其是肾毒素,为一种相当安全有效的杀真菌药物制剂。  2、咪唑类抗真菌药物该类药为抑菌药物.其作用机制为影响念珠菌细胞麦角固醇的合成。目前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克霉唑:为早期应用的合成抗真菌药,目前用于口腔念珠菌病治疗仅局部外用。  (2)咪康唑:主要作为口腔念珠菌的局部外用治疗。  (3)酮康唑:该药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以来,是第一种口服能达到治疗浓度的眯唑类药物。但其随应用时间延长及剂量加大,出现较严重的肝毒性使其

7、应用受到限制。5  (4)氟康唑: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合成的新药,其半衰期长,组织浓度高,口服吸收好,对哺乳类细胞毒性低,有抑制念珠菌对黏膜上皮亲和力的作用。  抗真菌药物应用到无临床表现后,仍需继续用药1~2周,停药1周后复查涂片及培养,两者均为阴性后方可最终停药。复发的原因多为易感因素的存在、不良义齿未处理及未坚持用药等。  (三)临床常用辅助抗真菌治疗  1、2%~4%碳酸氢钠液含漱或擦洗口腔保持口腔碱性环境是防治各型口腔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