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ID:24693218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_第1页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_第2页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_第3页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韩沈平肖志恒(吉林梨树县中医院吉林梨树136500)【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1-0382-02【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从药物的净选、不同性能(如四气五味)、加入不同辅料、采用不同的加工炮制等方面论述。结论炮制后的中药临床疗效不同。【关键词】中药炮制疗效关系中药炮制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中药炮制品质量的好坏与中医临床效果有直接关系。[1]根据病情的需要,把药材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炮制[2]。中药炮制后,性味各别,升降各异,引药归经,减低毒性

2、和不良反应。《木草蒙筌》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这些论述,说明了中药炮制在中医用药中的重要作用。同一种药材,生品与炮制品,其作用有时完全相反的。在临床工作中,不重视这点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1中药净选与临床疗效关系中药的净选在于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其不同的药用部位,使达到一定的药用净度标准,同时便于切片、炮制、调剂或服用,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从而适应临床需要。(1)如远志:主要作用为宁心安祌,祛痰止咳。据有关资料记载:镇静作用全远志比远志皮强:祛痰作用全远志与远志皮相似;溶血和毒性试验,远志皮强度约为全远

3、志的1.5倍;可见带心远志不但药理作用比远志皮强,毒副作用也小,从药物加工手续来说,远志不去心,不仅简化操作,节省劳动力,且可节约药材1/4,还可提高疗效。(2)柴胡:入药历来用根,近年来有用全草入药的。《上海中医药研究》报导,其根与茎叶成分不一样,根含皂甙,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作用;而茎叶不含皂甙,茎叶含挥发汕,量为根的三倍,所以古人用根入药是合理的。(1)人参,传统认为,人参芦能使人吐,《修事指南》谓:“去头颅者免吐”,但经临床给药观察,并未发现参芦有吐的作用,人参与芦的皂甙成分是一致的,而iL芦的含量高,故人参入药不用去芦。[3]2炮制对中

4、药四气五味的影响不同的中药,各有其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的不同性味,自古至今,临床就是凭借这些偏胜特性治疗疾病的。性、味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从性质上对药物治疗作用的高度概况,并与治疗作用有着若干规律性的联系。《本经》有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药物太寒则伤阳气,太热则灼阴液,太苦易伤胃耗津,太辛会损津耗气,为了适应不同的病情,必须采用炮制的方法对固有的味进行调整、补充,使其气味向有效治疗要求调节。通过炮制来改变药物的性味,使之产生相应的功效而安全、合理地应用于临床。

5、如黄连本为大寒大苦之品,生用长于燥湿泻火、清解热毒,酒炙则可引药上行,而善清头B之火;吴茱萸制可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经姜汁制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善治胃热呕吐。现代研究表明:黄连含大量的黄连素(小檗碱),少量黄连碱等,具冇抗菌、利胆、降压和解热的作用。用不同的辅料炮制黄连,其小檗碱的浸出率不同。以醋制含量最高,姜制苏浸出率最低,而且在同一辅料中,浓度不同,小檗碱的浸出率也不冋。再如麻黄生用发汗解表,利水消肿作用甚强,多用于表寒证和风水浮肿,但过汗则有伤阴亡阳之虑,对体虚者不宜,蜜炙后味甘微苦,性温偏润,辛散作用缓

6、和,并增强其止咳平喘的功效。多用于表证较轻的肺气壅阻而咳嗽气喘者,麻黄绒较麻黄作用缓和,适用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炙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用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体虚患者。现代药理证明:麻黄含奋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等。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伪麻黄碱还奋明显的利尿作用。挥发油冇发汗的作用,并能抑制流感病毒。炮制后,麻黄与炙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基本不变,但挥发汕损失较大,炙麻黄中奋效成分的溶出速度较慢,故作用缓和。[4]苦寒类药物大黄,生用泻下力猛,炮制后使之缓泻或不泻,临床上对大黄采用了多种的方法炮制,以突出某方面的作用,如

7、阳明证用承气汤中的大黄须以洒洗,因洒能行血脉而扶其通血的作用,邪热在上用大黄以洒炒,洒炒后其力稍缓,并借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可清上焦实热。妇科用大黄,则须炒炭,炒炭后其泻下作用较弱,并有止血作用。活血化瘀用大黄多以醋炒,因醋能散瘀止血、理气。因此,大黄在不同的配伍中,釆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才能在辨证用药上扬长避短发挥药效。3炮制对中药毒性的影响毒药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是中医用药的又一特点。毒药在古代医药文献中是药物的总称。张景岳言:“药以治病,因毒为能,而谓毒药,是以气味之偏。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而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而以人

8、之邪气”。可见毒性作为药物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纠偏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但某些中药常常是疗效高、毒性大。部分药物的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