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权中国化逻辑研究

罢工权中国化逻辑研究

ID:24707570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罢工权中国化逻辑研究_第1页
罢工权中国化逻辑研究_第2页
罢工权中国化逻辑研究_第3页
罢工权中国化逻辑研究_第4页
罢工权中国化逻辑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罢工权中国化逻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罢工权中国化逻辑研究罢工权中国化逻辑研究我国经济现在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种矛盾和纠纷层出不穷,罢工等集体行为也越来越普遍,但是在我国有关罢工方面的立法仍有较大的空白。国际社会中关于罢工权的立法较早也较成熟,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因此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力求走出一条中国化的罢工权发展道路。  一、罢工权在法律法规中的立法体现  (一)对罢工以及罢工权的认识  对于罢工基本可以定义为:罢工是工人为了表示抗议,而集体拒绝工作的行为。基本可以分为政治型罢工和经济型罢工。

2、劳资冲突是罢工行为的起因。它是劳动矛盾的的激化和公开。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一种经济利益的冲突。引发冲本文由.L位于深圳的一家工厂发生了全场工人集体罢工事件。事件的起因是该年的1月30日,联想宣布23亿美元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根据收购协议,这家深圳IBM工厂厂房和工人将全部移交给联想,而员工对于在向想联想移交过程中获得的补偿条件不满。同年4月13日,又有至少数千名台资东莞高埠镇裕元厂工人发起了罢工抗议,抗议工厂欠缴社保,并引发了警民冲突。广东东莞地区有大量这样的代工厂,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工人数量多

3、、产业制造量大,工人所从事的工作单一,以产品制造为主,同时工作时间较长,工资收入偏低。在这样的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如果企业与工人之间面对矛盾不能很好的协商解决的话就很容易爆发罢工事件。  (二)中国罢工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过去有人认为罢工是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的东西,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可能发生的,但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变化来看,我国罢工行为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综合来看,我国的罢工行为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难以保障。我国目前存在一个普遍的

4、现象就是工人的工资水平较低,而现在从整体经济市场来看,物价上涨快,通货膨胀的现象严重,较低的工资收入是难以维持生计的。这种状况长时间存在的话,就会使工人产生消极的情绪,因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  第二,拖欠工资现象严重,救济渠道缺失。拖欠工资是会直接并且更为严重的引发罢工的导火索。在2012年12月10日,靖江东方重工因拖欠工人工资引发千人大罢工。据其中的知情人士介绍,公司的外包工及一些正式工的工资至事件发生时已被拖欠了5、6个月之久。我国正处于制度转型时期,在很多制度保障方面还存

5、在漏洞,缺乏相应的救济措施,一方面拖欠的工资得不到补偿,另一方面想要寻求救济却又无门,必然就会引发罢工事件。  第三,工会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上文提到的东莞罢工事件中,有记者采访到罢工的当事人问其为什么没有通过工会来解决与雇方的矛盾,他回答说工会根本没有发挥作用,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们国家工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工会应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对矛盾的解决起着重要的调和作用,我国处于历史变革时期,社会经济关系较为复杂,认识并发挥工会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三、罢工权中国化的发展路

6、径  (一)罢工权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  关于罢工权的立法国内现在在理论方面也有许多争论,有的主张让罢工权入宪。有的则提出了缓行说,认为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处在较低的阶段,罢工权立法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但不管从什么角度看,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罢工权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是确有存在的必要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多数从事的是建筑、煤炭开采等劳动强度大同时又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他们在劳资关系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对劳动权及人权的保障缺乏基

7、本的认识,在与雇方激化了矛盾之后无法寻求救助,唯一能够想到的解决办法的途径就是罢工,但是这种罢工往往又是无序的,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好问题。我国是生产制造业的大国,许多国外的大型企业都会把生产加工的代工厂放在中国,工人被雇主当做机器一般使用,长时间的工作、低工资的待遇、重复机械的劳动,使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权受到了严重的践踏,因此在这些地区罢工事件时有发生。  第二,社会转型期罢工行为期待规范。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对劳动关系中的各方面都逐渐加以立法规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罢工权的法律规范问题。因为

8、回避了一个问题,引发的不仅仅是一个方面的矛盾,更是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国家的安定。混论无序的罢工行为中出现的各种静坐、示威、游行、上访等都应该通过法律加以限制,以确保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应与国际公约与惯例接轨。目前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中都对罢工权加以了明确的规定。我国也早已加入了其中的一些国际公约,例如《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我国也已加入了l.2014年4月19日.  航运在线.东方重工大罢工.html/2012-12-13/A351DE7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