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

如何提高幼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

ID:24770662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如何提高幼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_第1页
如何提高幼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_第2页
如何提高幼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幼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幼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姚翔婷(平度市职教中心山东青岛266700)摘要:自弹自唱亦叫自配伴奏自弹自唱,它最能体现出幼教专业教学的师范性特点。如果幼儿教师能在课堂上充满情趣地自弹自唱教学,势必激发幼儿对音乐审美的渴望,这是幼教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木功。而长期以来职高幼教专业学牛.存在着自弹自唱能力差的现象,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关键词:幼师专业自弹自唱巩固创新自弹自唱是音乐教学多学科的综合体现,A体来说它是歌唱、弹奏与和声学三方面有机结合的产物。幼师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好坏直接影

2、响着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想就如何提高幼教专业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谈一些认识。一、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我在钢琴课上将基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与即兴伴奏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还结合教授和声原理在键盘上的实际应用,以及各种伴奏织体手法与音乐形象的统一,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有意识地着眼于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在自弹自唱的初级阶段,学生们虽然学习了简单的和声与伴奏编配知识,但独立练习还是比较网难的,为促进知识较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我的办法是在课堂上密切配

3、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选择那些对伴奏能力有用的练习曲和乐曲,从各种简单到复杂的伴奏音型结构入手,由易到难地把这些教材进行系统的串联,并选择一些简单的正谱伴奏歌曲让学生进行弹唱练习。我教导学生并让他们利用这些歌曲实例了解、分析歌曲,让学生标出和弦,注意它的和声伴奏音型,之后再给予范唱范奏,做到对音乐的理解、表现细腻而准确。随着弹奏曲目的增多,学生慢慢积累了一定的和声语汇,接触了各种常用伴奏音型、调式、调性,学生的弹唱技能及和声理论知识也不断丰富,学生不断从中吸取养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伴奏

4、效果,为今后的阶段练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二、分散难点,各个击破首先解决弹奏方面的问题。(1)分段练、慢练。有许多学生弹奏乐曲吋,只是简单地弹出音符、节奏、时值等,触键动作僵硬,没冇感情,缺乏表现力,毫无音乐的美感。我们知道,丰富多彩的钢琴伴奏音色是靠不同的触键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奋意识地加强了音阶、琶音等手指基本功训练。当学生在弹奏中遇到困难吋,我会根据弹奏的作品内容,指导学生将它分成几个部分,并适当放慢速度进行慢练,再将苏中的难点进行单独的反复慢练以降低弹奏难度,待弹奏技术问题解决了,再快

5、速而完整流畅地弹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2)分析乐曲,选用恰当的和弦,选配合适的伴奏咅型。即兴伴奏选用和弦首先要分析旋律的调式,一般以正三和弦为主,以副三和弦为辅,要遵循和声学基本原则;学生还要善于运用和弦转位方法来调整键盘位置,以取得更佳的和声效果。音型是伴奏的基础,它是千变万化的。根据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选配合适的伴奏音型是十分重要的。常用的伴奏音型有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全分解和弦,当然,伴奏音型

6、还可根据各自的能力自由发挥和创新。其次解决歌唱的问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发声的生理机制,了解歌唱器官的构造、歌唱发声的简单原理、声音的共鸣原理、共鸣腔的划分,了解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特点及嗓音的保健等。三、实践锻炼,巩固创新经过了弹唱协调配合阶段后,在教学中我仍要求学生进行火量的配弹练唱和实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弹自唱能力,并在实践中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可通过冋课,请学生到台上弹唱表演,鼓励学生火胆参与。弹唱表演既是学生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展示,又是对学生心理活动的一次考验。有的学生因心理素

7、质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完整地弹奏,在这里我循循善诱,以足够的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在实践中改变自身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增强自信心,逐步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幼教专业弹唱水平是知识、技术与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应积极学4现代教育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切实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全面稳妥地推进教改。总之,音乐教师只冇在自身不断的求索和创新中,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工作的乐趣与价值,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启智慧大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优秀人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