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发展简史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

ID:24780501

大小:1.34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1-15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_第1页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_第2页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_第3页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_第4页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戏曲欣赏中国戏曲欣赏中国戏曲发展简史2015-9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先秦”乐舞”。(表现采集、狩猎、农耕、战争生活)秦汉”散乐”。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泛指所有的乐舞、技艺、魔术等,有的来自民间,有的传自域外。以《蚩尤戏》、《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

2、形式。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在宋朝的一些大城市,有固定的娱乐场所,人们称之为瓦舍。在瓦舍中,有用图文装饰的栏杆围成的供表演的场地,称为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又叫元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

3、的民间。南戏,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大的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的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其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

4、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5、明代四大声腔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

5、,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亭榭变为了茶肆歌台。7、徽班进京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三庆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截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戏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继四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

6、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京剧。9、京剧的第一个鼎盛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官方的喜爱。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艺术上的成熟。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20世纪初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京剧演员的层出不穷上。而且,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

7、荀(慧生);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每个流派的创始者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文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11、京剧的第三个鼎盛期——20世纪5

8、0年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呈现出万象更新之貌。京剧也因此迎来它艺术上的春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1959年前后,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